健脾解毒湯的幾種組成
人生病都會選擇西醫(yī)治療疾病,我身邊的朋友最近都在使用健脾解毒湯,我聽說這是一種中藥制劑,我本身還是很喜歡中醫(yī)的,中醫(yī)文化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代表著中國的古老的文化,中醫(yī)雖然見效沒有西醫(yī)快,但是中醫(yī)師沒有一點毒副作用的,健脾解毒湯就是最好的中醫(yī)的精髓,幾種不同的中藥在一起,就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健脾解毒湯的組成。
1、白術(shù)、苡仁、扁豆(炒)、銀花、連翹、丹皮、當(dāng)歸的功效與作用、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川貝母、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小兒痘癥陰癥,結(jié)痂收靨后。
用法用量:水煎服。
2、炒黃連的功效與作用7分,澤瀉的功效與作用8分,山藥的功效與作用8分,甘草5分,炒扁豆1錢5分,白芍的功效與作用(酒炒)6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8分,木香1分,山楂的功效與作用肉1錢,丹皮7分,白術(shù)7分(炒),陳皮5分。
功能主治:痧后肺經(jīng)余毒流注大腸,或飲食失調(diào)所致之痢疾下紅白。
用法用量:無黃連,加蜜水炒黃柏;身體虛弱,面青唇白,加沙參3分,晚米2錢。
3、荊芥炭(10g)、酒大黃(10g)、黨參(15g)、白術(shù)(15g)、白芍(15g)、茯苓(20g)、神曲(20g)、薏仁(20g)、馬齒莧(20g)、車前草(20g)、葛根(20g)、熟附子(6g,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腸炎灌腸方(生大黃20g、赤石脂30g、敗醬草30g、老鸛草30g、車前草30g、魚腥草30g、土大黃20g、肉桂9g)濃煎150ml保留灌腸,每日1劑。
適用病癥:用于治療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局部用藥和內(nèi)服藥相結(jié)合,加速病之向愈。方中黨參、白術(shù)、茯苓、薏仁、炙甘草、神曲益氣健脾,脾旺則濕除;輔以熟附子、肉桂溫腎暖脾;馬齒莧、大黃、土茯苓、老鶴草、車前草清熱利濕解毒,邪祛則正安。諸藥合用有健脾益腎、清熱利濕的作用,適宜脾腎兩虛、濕熱郁滯者。
看過上面介紹的健脾解毒湯的組成的內(nèi)容,讓人對中國的古老的中醫(yī)又有一個新的看法吧,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千萬不要自己擅自在服用西藥,有的中藥和西藥會發(fā)生藥物反應(yīng),這樣也許會危及生命的。服用多少計量,也要都聽中醫(yī)醫(yī)生的話,中藥也是藥,不聽醫(yī)生的話多吃了對身體也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