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肥老太bbw中国熟女,免费男人和女人牲交视频全黄,韩国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彩视频第一页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滿族樂器簡介 滿族的“腰鈴”是啥樣的

2016-05-27 08:28:3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西沙,漢譯“腰鈴”,以其圍于腰間演奏而名之。它是滿族薩滿樂器中的另一種重要樂器,亦稱“搖鈴”(以扭腰搖晃演奏而名之)。我國東北許多地

西沙,漢譯“腰鈴”,以其圍于腰間演奏而名之。它是滿族薩滿樂器中的另一種重要樂器,亦稱“搖鈴”(以扭腰搖晃演奏而名之)。我國東北許多地方史志中都有關(guān)于西沙的記載,譬如《呼蘭府志》、《安東縣志》、《吉林新志》、《璦琿縣志》、《依蘭縣志》、《東豐縣志》、《望奎縣志》等等。在清代宮廷的薩滿跳神活動中,西沙也是必備之器,這在清乾隆皇帝敕撰的《欽定滿族祭神祭天典禮》中已有比較詳細記載。眾所周知,清代儀典,多為沿用明禮,實為漢制,而“惟祭天于堂子祭神于坤寧宮猶能保存故俗”,這“故俗”,即薩滿跳神。清宮薩滿所用樂器已加進了琵琶、三弦等,但仍未丟掉腰鈴。《欽定滿族祭神祭天典禮》中繪有西沙的形制圖,并標有比較明確的尺寸,分為大、小兩種西沙在不同的祭祀程序中使用。大西沙在表演時,將西沙系于表演者之腰際,舞時腰胯左右搖擺,西沙隨之“啷啷”做響。小西沙則僅僅用于“背燈祭”中,拿在手中演奏。

西沙,由腰帶、襯裙、錐鈴、系環(huán)等主要部件組成。也有一種不帶襯裙的西沙,這種形制的西沙是把錐鈴直接拴結(jié)在腰帶上系于腰間演奏的。清代宮廷薩滿所用的西沙分為大小兩種 形制。

1.腰帶與襯裙

腰帶與襯裙連接在一起,為皮制。選料或豬、或牛、或驢皮均可。《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所載西沙,其腰帶長約115.2cm(清尺3尺6寸);襯裙長51.2 cm(清尺1尺6寸),寬25.6 cm(清尺8寸),半圍腰間。

腰帶縫制在襯裙上部,起到將襯裙和裙上的錐鈴系于腰間的作用。其長短視薩滿的腰圍而定,由皮帶扣連接(早期大概是直接系扣)。

2.錐鈴和系環(huán)

西沙上鈴鐺為錐形、筒狀、鐵或銅制,故稱“錐鈴”,長約20cm,直徑約3cm。西沙上的錐鈴少則十幾枚,多則幾十余枚不等。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徐氏西沙的錐鈴長17-21cm,直徑2.5-2.8cm,共24枚。黑龍江寧安縣富察哈拉藏西沙的錐鈴長19-21.5cm,直徑為2.6 -3cm,共40枚。錐鈴直接用皮繩穿在襯裙的系環(huán)上,系環(huán)為一縫制在襯裙上部的鐵圓環(huán);一環(huán)拴1鈴,或一環(huán)拴2-3鈴。環(huán)與環(huán)的距離講究疏密得當(dāng),否則影響西沙的演奏和發(fā)音。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