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多久做運動比較好呢?
大家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見飯后的運動對于養(yǎng)生的重要性,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方法,一般飯后做運動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是吃完飯就立刻做運動,這樣對你的腸胃也是不好的,所以飯后運動需要遵循一些原則,這樣才能夠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健康,一起來學下吧!
1.食后須漱口
古代醫(y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于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
2.食后宜摩腹
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有益于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jīng)傳入大腦,有益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調(diào)節(jié),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3.食后慢慢走
食后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后20分鐘,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如果飯后即開始百步走,體內(nèi)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布于軀干、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那樣胃內(nèi)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了。
“飯后百步走”并不適合所有的人。體質(zhì)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飯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后平臥10分鐘。這是因為飯后胃內(nèi)食物充盈,此時進行直立活動,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加重胃下垂。因此,飯后應適當靜坐,閉目養(yǎng)神30分鐘后再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不適合“飯后百步走”,因為飯后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而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在吃過飯之后最好能夠站一會兒,這樣能夠幫助很好的促進腸胃蠕動,對于養(yǎng)生的人士來說晚飯最好能夠少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