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國變的局勢 大清慈禧太后向八國聯軍宣戰(zhàn)
從1900年6月11日開始,大批的義和團團民開始涌進北京,很快就達到了數萬人。從慈禧對義和團的態(tài)度來看,慈禧此時對義和團的政策并沒有改變。默許義和團進京的并不是慈禧,而是朝中的主戰(zhàn)派王公大臣,正是他們打開了京城九門,造成了義和團蜂擁入京的事實。到1900年6月12日,進城后的義和團團民們只是在北京各處建立壇口,聚眾練拳,外國人所擔心的恐怖事件一直也沒有發(fā)生。直到12日這一天在北京出現了義和團焚燒教堂和部分洋行的情況后,外國人才開始受到攻擊。
1900年6月21日,慈禧下令頒布《宣戰(zhàn)詔書》,這份詔書實際上是一份對國內發(fā)布的戰(zhàn)爭動員令,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宣戰(zhàn)詔書》對交戰(zhàn)對象卻沒有明確交代,而是采用了一個略帶蔑視的詞“彼等”。
由于慈禧意識到列強對其統(tǒng)治的威脅已經遠遠超過了義和團,因此她要借助義和團的力量來抵御外國入侵。在這種背景下,京津地區(qū)的義和團迅速發(fā)展,義和團的反洋教運動和抵抗侵略的行動結合了起來,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為了不傷害到大多數公使的人身安全,清軍的進攻刻意避開了公使們聚集的英國使館。顯然,慈禧給自己留下了后路。但是,慈禧的這一策略卻始終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干擾。
1900年6月29日,慈禧給清政府在八國的駐外使節(jié)們發(fā)去了電報,要求他們針對“宣戰(zhàn)”一事向駐在國進行解釋。從電文中可以看出,慈禧并沒有下定決心與八國誓死一戰(zhàn)。四天后,慈禧又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給出兵最多的英、日、俄三3國元首發(fā)出了國書。這些國書表明,清政府非正式地向列強表示了求和的愿望??墒?,從6月下旬到7月初,不但這三個國家相繼增兵,而且德國也做出了大舉增兵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