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納妾和尚是誰?和尚娶妻真相
不近女色,不締結(jié)婚姻,是我國古代佛教僧侶的基本戒律,但也有個別僧人迫于某種壓力而娶妻納伎,我這里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古代的高僧大德——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了解中國歷史的人對這個名字大概不會太陌生。他原是印度人,家世相當顯赫,據(jù)說世為國相。其父鳩摩羅炎本來可以繼承相位,后來卻突然離家出走,東度蔥嶺,來到了龜茲。龜茲王久聞其名,奉之為國師,并且將自己剛剛二十歲的妹妹許配給他。不久,鳩摩羅炎與龜茲王妹就有了愛情的結(jié)晶,此即鳩摩羅什。鳩摩羅什,為人極聰明,據(jù)說她母親懷他的時候,竟因為他的緣故而變得智力非凡。七歲的時候,鳩摩羅什與母親一起出家,從此成為永遠的僧侶。鳩摩羅什所處的時代正好是我國東晉時期,當時他不辭辛勞,東來傳教,為把佛教介紹到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偉人中的一個。
鳩摩羅什雖然是僧侶,但卻曾有過兩次婚姻經(jīng)歷。第一次是在前秦的時候,當時前秦將領(lǐng)呂光率兵攻破龜茲,時在龜茲的鳩摩羅什也被俘。鳩摩羅什此時已經(jīng)是西域佛教領(lǐng)袖,聲名遠播,以至于前秦皇帝符堅對他也非常欽仰,“密有迎羅什之意”,苻堅命呂光討伐龜茲,實際也有要得到鳩摩羅什的用意。盡管如此,論年齡,鳩摩羅什卻還很年輕,“年齒尚少”,所以呂光便強迫他與龜茲王的女兒結(jié)婚,鳩摩羅什自然不肯,呂光就將鳩摩羅什灌醉了,把他和龜茲王的女兒關(guān)到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結(jié)合了。
鳩摩羅什的第二次結(jié)婚,嚴格說來不是結(jié)婚,而是與女性同居。鳩摩羅什被呂光俘獲后,一直在呂光的控制之下。后來呂光建后涼,他自然又成為后涼的臣民。后涼滅亡,鳩摩羅什再歸后秦。后秦皇帝姚興對鳩摩羅什仰慕已久,待以國師之禮。有一天,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講經(jīng),姚興及大臣僧侶等千余人出席。但正當大家都肅容觀聽之時,鳩摩羅什卻忽然從講臺上走了下來,對姚興說:“有兩個小兒站在我的肩上,要讓他們消失,必須用婦人。”于是姚興就宣召一個宮女去陪鳩摩羅什,“一交而生二子”。姚興認為像鳩摩羅什這樣“聰明超悟,天下莫二”的人,如果沒有后代實在可惜,因此,后來又進一步賜給鳩摩羅什伎女十人,而且還不住僧坊,別立廨舍。對這一切鳩摩羅什當然還是予以拒絕,但迫于姚興的壓力,最后也只得勉強接受。
鳩摩羅什的第一次結(jié)婚似乎沒有產(chǎn)生不良影響,第二次就不同了。僧侶們常年過著禁欲生活,合理的性要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盡管他們表面上可以裝出一副厭棄女色、超然物外的樣子,內(nèi)心那份對性的渴望卻是無法消滅的。他們不知道鳩摩羅什有難言之隱,只看到他伎女成群,似乎很逍遙,于是就開始紛紛效仿,在鳩摩羅什周圍掀起了一個縱欲熱潮。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對佛教的存在、傳播和佛教的聲譽都是極為有害的,鳩摩羅什認為不能任其發(fā)展,必須設(shè)法予以制止。
有一天,鳩摩羅什將眾僧侶召集起來,在他們面前放了一個缽,缽里裝滿了針。鳩摩羅什對他們說:“并不是隨便一個什么人都可以蓄養(yǎng)女人,只有像我一樣能將這些針都吃下去的才可以?!闭f著,鳩摩羅什就將那些針像吃飯一樣一個一個不緊不慢地都吃了下去。鳩摩羅什這一招叫吞針術(shù),是早年在龜茲時所學,將針吃下后,一會兒他又吸一口氣將針從皮膚全部表出。眾僧侶從沒見過這種把戲,都深深嘆服鳩摩羅什的不同尋常,這才不再盲目效仿,而鳩摩羅什則仍然被迫與眾伎女生活在一起……
禁止和尚娶妻的歷史真相
和尚真的不可以娶妻生子嗎?
和尚,就是佛教徒,即大家常說的出家人。大家都知道,佛教始創(chuàng)于2000多年前的印度,始創(chuàng)人是釋迦牟尼。細說起來,目前有8個主要宗派,其中有三支是允許僧人結(jié)婚生子、喝酒吃肉的,正常過性生活的,迄今如此。一支是密宗,一支是禪宗,一支是凈土宗。
密宗,藏傳佛教中便有這么一支,他們講究“男女雙修”,試想,不娶妻不近女色,怎么“修”?禪宗,講究靜坐,修心見性,信教者可以選擇在家修行,有妻室才叫家,在家修行者現(xiàn)在通稱為“居士”。凈土宗,信奉《阿彌陀經(jīng)》,該宗教義大概在三世紀時傳入中國,同樣允許僧人結(jié)婚,且無須過寺院生活。但總體來說,佛教強調(diào)“禁欲主義”,這是肯定的。大家常說的佛教講究五戒,其中一戒是“戒淫邪”;避免“十惡”,其中一惡是“邪淫”。
雖然有這樣的清規(guī)戒規(guī),但和尚也是人啊,和尚娶妻,拒絕打光棍,在歷朝歷代都沒有絕免,有的朝代甚至很普遍。在史上,娶妻和尚中最著名的人物,應該是與真諦、玄奘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的十六國時期高僧——鳩摩羅什。鳩摩羅什便曾娶妻生子,這是中國佛教界著名的“破戒事件”,為不少“近女色”的出家人津津樂道。
鳩摩羅什原籍天竺(今印度),生于西域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境內(nèi)),幼年出家,是位得道高僧。鳩摩羅什“破戒”開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前秦將領(lǐng)呂光在攻下龜茲后,便安排“國王之女”來調(diào)戲他,逼他與此女睡覺。當時鳩摩羅什雖然年紀很輕,但不為所動。呂光便將他灌醉,與國王之女一起關(guān)到一間密室內(nèi),“遂虧其節(jié)”。鳩摩羅什“破戒”還不只此一次,前秦滅亡后,后秦拜鳩摩羅什為國師,國君姚興視他為圣人,惟恐“絕種”,于是要求他娶妻生子,“傳宗接代”。
一代宗師都如此,小和尚便更不在乎規(guī)矩了。在南北朝時期,和尚結(jié)婚成風,且不乏和尚與尼姑結(jié)婚成家的事例。此時,和尚的老婆也有了專門的稱呼——“梵嫂”,小和尚則敬稱之為“師娘”。
但是在后來,“出家人不能結(jié)婚”還是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態(tài)度。到了唐代,法律上雖然沒有禁止和尚結(jié)婚的條款,但在實行執(zhí)行過程中,是不允許和尚娶妻的。如果娶妻被發(fā)現(xiàn)了,和尚要被罰去做苦役的。
中國歷史最早從法律層面禁止和尚娶妻的,出現(xiàn)在宋朝。宋太祖趙匡胤規(guī)定,道士與和尚都不許結(jié)婚。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后,又重申了這一規(guī)定,但惟有“廣南”地區(qū)的和尚例外。在宋朝,和尚娶妻并未能禁止住,對娶妻的和尚還出現(xiàn)了一個專用最法——“火宅”,到后來的清代時,稱之作“火居”。
接下的元朝并沒有繼承這一法規(guī),在元代,和尚是允許結(jié)婚生子的,如盜掘南宋皇陵的楊連真迦便有兒子。當年藏傳佛教當?shù)?,和尚娶妻比比皆是,“艷妻穠妾,汙穢不羞,奪利爭名,奔竟無已,雖俗人所不屑為?!币恢钡搅颂┒觊g,因為出現(xiàn)了異常的天災,朝臣認為是和尚娶老婆,穢瀆了天神,元朝“遂復申舊法禁之”,實際仍是一紙空文。
明朝也是明文禁止和尚娶妻的,而且是歷史上規(guī)定最嚴厲的時期,這大概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本人是和尚出身有關(guān)。在明朝,如果和尚娶妻被發(fā)現(xiàn)了,后果很嚴重的,可以“亂棍打死”的,術(shù)語叫“捶死勿論”。即便花了一筆錢,留下了活命,也要被削去做和尚的資格,趕出寺院。后來朱棣當皇帝時,進一步加重了對和尚娶妻的打擊力度,“有違者殺”,這是中國司法史上對和尚近女色行為,最為嚴厲的處罰手段。
清代也禁止僧人結(jié)婚,但相比明朝,對和尚娶妻行為的管理放松多了。在西北地區(qū),和尚娶妻甚至成當?shù)氐囊环N風俗。據(jù)趙冀的《陔馀叢考》,陜西邊郡山中,“僧人皆有家,不以為異”。
從上述來看,和尚娶妻是屢禁不止。既如此,為什么還要禁止?說起來這是一個復雜的歷史問題,但主要還是由佛教的追求決定的。過去佛界認為,僧人如果娶妻近酒色,不守戒規(guī),難以修成正果,即便修成了,也要花去很長的時間。在這種說法下,立志得道成佛的僧人便自覺選擇拋妻別子,甚至終身不娶,凈身出家修行,這也是管僧人叫“出家人”的由來。宋張商英《護法論》中所謂,“不畜妻子者,使其事簡累輕,道業(yè)易成也”,說的就是這回事情,原來,和尚“打光棍”是出于修行的需要。漸漸地,這種自覺自愿的、出于“六根清凈”而不近女色的行為,演變成了佛教的一條“戒律”。統(tǒng)治階級出于維護宗教倫理、社會秩序的考慮,便會出來干涉僧人“娶妻”、“近色”行為。
追本溯源,要求出家人不娶妻室,“打光棍”,并非釋迦牟尼的意思,釋迦牟尼也沒有規(guī)定和尚不能近女色。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才出現(xiàn)了對佛教教義的不同理解,才出現(xiàn)了不同宗派的僧人既近女色,又娶妻室的現(xiàn)象。如日本流行凈土宗,僧人便是可以結(jié)婚生子的,而且這還是國家法律所允許的,“近女色”既不違規(guī),也不犯法。而日本的佛教,最早是從中國引進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guān)法律中,其實也無禁止僧人娶妻的條文。據(jù)說當年制訂相關(guān)法律征求意見時,曾有人提出,中國也應該像日本那樣,法律上允許僧人結(jié)婚生子。但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這樣不妥,這屬于宗教問題,僧人能否結(jié)婚,還是由佛教界自己決定,“尊重教義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