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宋朝的“插食”:實為美味糕點的一種裝扮
食物怎么裝飾?宋朝人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鐵絲扎成某種造型,把食物掛上去。
南宋有一員大將,名叫張俊,跟岳飛是同僚,岳飛死后,此人被封為郡王,很受宋高宗寵幸。有一年,高宗帶著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去他家做客,他受寵若驚,大擺筵宴,上了很多很多菜。
據(jù)《武林舊事》記載,那天宴席上先擺出各種果盤,再擺出各種開胃小菜,開始喝酒的時候,又上了幾十道下酒菜,喝完酒以后又上插食,上完插食又上果盤,上完果盤又上各種精致面點,前前后后光菜名兒就有好幾百種,宋高宗和隨駕群臣從上午一直吃到天黑,吃得眼花繚亂、天昏地暗。
果盤、面點、開胃菜、下酒菜,這些我們都能理解,問題是在下酒菜后面還有“插食”,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美食呢?我以前望文生義,想當然地認為那是在酒宴當中穿插著擺上的主食。現(xiàn)在讀書多了,總算弄明白了,原來插食是經(jīng)過裝飾的食物。
食物怎么裝飾?宋朝人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鐵絲扎成某種造型,把食物掛上去。
比如說宋朝人過重陽節(jié),要互相饋送重陽糕,這重陽糕就是一種插食:把米粉用糖水和勻,做成米糕,上籠蒸熟,出籠后,在頂上插一面小旗幟,端著給鄰居家送過去(參見《夢梁錄》卷5《九月》)。好好的糕點,為什么要插旗?不是為了好吃,只是為了好看———糕點插旗如同給美女戴上珠翠,是在幫美食扮靚。
再比如說宋朝人過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用艾草、菖蒲和向日葵扎成小樹或者小山的形狀,擺到家門口,再用紅絲線拴幾十只粽子掛上去,就像西方人過圣誕時往圣誕樹上掛糖果一樣(參見《武林舊事》卷3《端午》)。有錢人則用金銀絲扎一個大蜈蚣,蜈蚣百腳朝天,腳上串起橘子、柑子、粽子、蜜餞,時稱“插食盤架”。小孩子貪玩,把果子蜜餞從插食盤架上取下來,抱著啃,據(jù)說可以辟邪。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張俊那天給宋高宗上的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肫(烤羊肚)、炙鶉子脯(烤鵪鶉)、炙炊餅(烤饅頭)、不炙炊餅(蒸饅頭)……本來都是些尋常食物,但是張俊讓工匠扎成假山和盆景,再把這些俗不拉幾的吃食往上一掛,效果立馬就不一樣了。
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閱讀
- 1詩人陸游的長壽秘訣 常吃粥和山藥促進健康
- 2太康之治是哪個皇帝開創(chuàng)的 太康之治指哪個朝代
- 3歷史上的分餐制:引入高足桌椅改變了進餐方式
- 4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太康盛世的表現(xiàn)
- 5太康之治維持了多長時間?如何評價太康之治意義
- 6成皋之戰(zhàn)背景資料:為什么會發(fā)生楚漢成皋之戰(zhàn)?
- 7楚漢成皋之戰(zhàn)的過程簡介 成皋之戰(zhàn)的結(jié)果是什么
- 8成皋之戰(zhàn)的歷史懸疑 楚漢兩國有多少軍隊參與?
- 9成皋之戰(zhàn)的影響是什么?如何客觀評價成皋之戰(zhàn)
- 10楚漢成皋之戰(zhàn)在哪兩位統(tǒng)帥之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