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孔子圣人的名聲最早的是誰喊出來的?
魯定公五年(前505年),孔子四十七歲。這一年,季桓子繼承父親季平子之位,做了魯國的上卿。
由于家族當權多年,人口增加過快,以至于原有的幾口水井,已經(jīng)滿足不了家族的日常用水。于是,為解決這個問題,季桓子決定在家里再打幾口新水井。但在挖水井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放心,他們沒有像陜西那位農(nóng)民那樣幸運,挖到什么震驚世界的兵馬俑),就在挖到一半深的時候,挖掘工具突然碰到了一個腹大口小的陶器,器皿中還有個與羊十分相似的東西。
對于此種現(xiàn)象,眾人一時都有所不解,有的人當時還很非常怕,怕是帶有詛咒之類的定西。于是,季桓子便派人去請教孔子。但是,為了考驗孔子的學識,季桓子讓那人故意告訴孔子,就說挖到的瓦器里是只狗,別說是羊,看看孔丘怎么說。
那人就按照季桓子說的把事情的原委講述給了孔子??鬃勇牶笮α诵?,說道:“據(jù)我所知,那應該是只羊。我聽人說過,山林里的怪物是一種單足獸‘夔’,和會學人說話的山精‘魍魎’;水里面的怪物是神龍,和會吃人的‘罔象’,而泥土里的怪物,則是一種雌雄未成的‘墳羊’。”
對于孔子的解釋,來人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鞠躬而還。
不久,吳國去攻打越國。攻下越國之后,吳王命人把越國國都會稽城給拆了,免得下次來了還得接著攻打。就在眾人歡呼拆城的時候,忽然有人在城墻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節(jié)大骨頭,這個骨頭到底有多大呢——士兵拉來一輛大的戰(zhàn)車,才剛剛勉強放得進去。
吳王對此事感到十分好奇,他聽說孔丘博學多識,便派專使來詢問孔子。這個使者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在吳國可是一位相當有名氣的學問家,而且最還有個風格——打破沙鍋問到底。
見了面,使者便問孔子:“什么骨頭最大?”孔子想了想說道:“想當年大禹王召集各地的部落首領,到會稽山開會,當時有個叫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因不滿大禹的作為故意遲到,大禹一氣之下就把他殺了,并且陳尸在那兒,當時他的骨頭一節(jié)就占滿一車,這當然就是最大的了?!?/p>
吳使接著問道:“那神(指被殺的部落首領)又是誰呢?”孔子說:“名山大川的神靈,能夠興云致雨來利益天下,負責監(jiān)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叫做神,只守社稷的叫公侯,他們都歸王的統(tǒng)治。”
使者不服,繼續(xù)又問:“防風氏是守什么的?”孔子說:“他的后人守封山、禹山一帶,改姓厘。在虞、夏、商三代叫汪罔,到了周代叫長翟,現(xiàn)在就叫做大人?!笔拐呓又謫柕溃骸八麄兊纳黹L有多少?”孔子笑了笑說:“僬僥氏身長三尺,是最短的;最長的也不過三丈,這是身高的極限?!?/p>
吳使聽到這里,徹底被孔子的博學所折服了。起身對孔子施之以禮說:“學生服了,您真是了不起的圣人??!”由此,孔子圣人之名便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