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危害 男女共用這一私物90%會染病
男女共用什么東西百分之九十會患病呢?在生活中,掏耳朵這項服務深受大眾喜歡,那么,你知道共用掏耳工具有啥危害嗎?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掏耳朵比較正確呢?掏耳朵的正確方式是什么樣的一起來看看吧!>>>經(jīng)常擺弄這個小洞竟會疾病纏身
亂掏耳垢或致耳道炎癥
掏耳朵,既能保持耳朵清潔,又能讓人感覺舒服。因此生活中,許多人都有掏耳朵的喜好。殊不知,這種“享受”在醫(yī)生眼中卻潛藏風險,他們認為,經(jīng)常掏耳朵卻工具選擇不當,可能會給耳朵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招致耳道炎癥。
共用掏耳工具或引發(fā)炎癥
除了自行掏耳朵外,市民許先生還喜歡到一些理發(fā)店或洗浴中心采耳。前兩天,他感覺自己的聽力與平時比有所下降,而且耳朵有輕微疼痛和癢的癥狀。到醫(yī)院一檢查,被醫(yī)生告知外耳道有發(fā)炎,并有潰爛現(xiàn)象,被確診為耳道炎癥。
接診許先生的醫(yī)生表示,不建議市民到公共場所采耳,因為理發(fā)店或洗浴中心使用的掏耳工具多為棉簽、挖耳勺等,如果未經(jīng)嚴格消毒,容易將霉菌帶進外耳道,使耳道奇癢難忍,如果霉菌生長在鼓膜上,還會出現(xiàn)聽力減退及耳鳴。另外,如果力度掌握不好也容易傷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耳垢可保護外耳道皮膚
從孩子7歲開始,市民盧女士就每隔兩個月給孩子掏一次耳朵,每次都能掏出如薄紙狀或如粉狀的耳垢。盧女士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掏出的耳垢越來越多,有時從耳朵外面就可看見一團團的耳垢?!斑@孩子耳朵怎么這么臟,耳垢怎么越掏越多呢?”盧女士對此非常疑惑。
醫(yī)院主任表示,人的外耳道有一種腺體叫做耵聹腺,會分泌一些淡黃色的黏稠液體,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耳屎與耳垢。這種物質(zhì)遇空氣會變干燥薄片,能黏附外來的灰塵、飛蟲等,對外耳道皮膚起到保護作用。雖然耵聹腺會不斷分泌耵聹,但不要主動去掏。
耳垢平時粘黏在外耳道中,使外耳道保持酸性,和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細菌侵襲,常掏耳朵則拆除了這道外部防線,使外耳道皮膚慢性充血,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異常,反而使耳垢更多,嚴重時還會影響聽力。盧女士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例子。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應改掉常掏耳朵的習慣,就可慢慢減少這種現(xiàn)象。
掏耳用力不當或致耳膜穿孔
“醫(yī)生,我耳朵好痛,還有流血現(xiàn)象,您幫忙看看是怎么啦?”上周五,一位中年男子來到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就診,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這位男子是鼓膜穿孔。經(jīng)詢問才知道,他經(jīng)常用牙簽掏耳朵,前幾天掏耳朵時不小心被小孩碰了一下,最終導致鼓膜穿孔。
在耳鼻咽喉科門診,經(jīng)常會遇見一些因為亂掏耳朵而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患者。據(jù)了解,鼓膜是中耳的一道門戶,把外耳與中耳隔開,保護中耳腔。但許多喜歡掏耳朵的市民經(jīng)常用棉簽、挖耳勺甚至牙簽等工具伸進耳道,挖取出耳垢或異物。
但事實上,把大塊的耳垢搗碎,耳垢碎片有可能落入外耳道深部,一旦耳垢粘在了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樣耳鳴,令人感覺不適。另外,由于鼓膜很薄,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可致鼓膜穿孔,聽力減退。一般來說,鼓膜穿孔經(jīng)治療可自行恢復,嚴重者則需要手術(shù)治療。
耳垢聚集成團需由醫(yī)生處理
“掏耳朵是一種享受,另外也是一種清潔方式。如果自行掏耳朵會引發(fā)各種問題,那耳垢多了后如何處理?”被確診為耳道炎癥的許先生雖然決定不再自行掏耳朵,但也擔心耳垢多了會影響聽力。
其實,耳垢不用掏也會自動排出。當耳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在人們說話、吃飯、咳嗽時自動排出體外。如果真需要掏,可以用棉簽輕輕擦,但不要太深入。
據(jù)了解,耳道深達3.5厘米,外面三分之一為軟骨部,可在約1厘米內(nèi)輕擦,以免傷及鼓膜。如遇到耳垢聚集成團的情況,最好及時到醫(yī)院,讓耳鼻咽喉科專業(yè)醫(yī)生來處理。
居家挖耳小竅門
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兒科醫(yī)生介紹了一種居家挖耳小竅門。
如果耵聹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時候用紗布、手絹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較多,可以用礦物油、嬰兒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來軟化耵聹。
具體做法是將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擠2-3滴油到患耳內(nèi);5分鐘后將頭換一個方向,患耳朝下。這樣,耵聹軟化后就自己流出來了。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你知道男女共用什么東西會染病了嗎?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其實,不正確的掏耳朵方式可能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有時候耳屎對人體也是一種保護作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