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保健醫(yī)療體操圖譜是什么樣子?《導引圖》,養(yǎng)生圖譜與專著名。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現(xiàn)存最早的道家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保健醫(yī)療體操圖譜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保健醫(yī)療體操圖譜
《導引圖》簡述
《導引圖》是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現(xiàn)存最早的一卷道家保健運動的工筆彩色帛畫,為西漢早期作品。《導引圖》出土時殘缺嚴重,經(jīng)過拼復共有44幅小型全身導引圖,從上到下分四層排列,上下四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層各繪11幅圖(見圖一)。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
發(fā)明“五禽戲”的華佗是東漢時期人。據(jù)此我們可以認定,《導引圖》與《五禽戲圖》不是一回事。那么,《導引圖》與華佗的“五禽戲”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呢?首先,我們必須弄清“導引”的含義。所謂“導引”,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醫(yī)療體育方法。早在原始時代,先民們?yōu)榱吮硎練g樂、祝福和慶功,往往學著動物的跳躍姿勢和飛翔姿勢舞蹈,后來,便逐步發(fā)展成為鍛煉身體的醫(yī)療方法。我國古代的“導引”就是指“導氣會和”“引體會柔”,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體育療法。用現(xiàn)代漢語來表達,“導引”就是保健醫(yī)療體操。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以呼吸運動為主的“導引”方法已相當普遍!肚f子·刻意》道:“吹響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行之士養(yǎng)行之人彭祖壽......

《導引圖》特點
《導引圖》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它使古代文獻中散失不全的多種導引與健身運動找到了最早的圖形資料,對導引的發(fā)展、變化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線索。從中我們看到有關導引的幾個方面:
一、呼吸運動:馬王堆《導引圖》所描繪的呼吸運動與古代傳統(tǒng)練功的"胎盤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樣。文字說明中有兩處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渾(呼)"與"笑(猿)猙"。古代"印渾"是仰身鳴叫的意思,"籠渾"是猿猴嘯叫的聲音。圖的形態(tài)是胸部擴張,雙手向后舉,其動作是加強對心肺功能的鍛煉。
二、肢體運動:《導引圖》中除極個別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為立式運動。現(xiàn)在我國第五套廣播操中的八個動作基本概括了《導引圖》的精華部分。如上肢運動有"龍登"沖拳運動有"螞(占)",擴胸運動有"印淬",體側運動有"螳螂";腹背運動有"滿政",跳躍運動有"引頸""坐引八維",以及有圖缺文的踢腿運動和體轉運動。
另外,象《五禽戲》中鳥、熊、猿也有相似圖文,可知華佗的《五禽戲》與馬王堆《導引圖》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關系。
三、器械運動:《導引圖》除徒手操外,還發(fā)現(xiàn)使用棍仗式運動,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文字說明是"以文(杖)通陰陽"。還有折腰式轉體運動,腳下有一球狀物,也是器械運動的形態(tài)。
四、導引與治病關系:《導引圖》文字說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項目共有:"煩"、"痛明"、"引聾"、"引溫病"等12處,說明導引不僅對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統(tǒng)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傳染病的治療有著密切關系。

《導引圖》歷史
道家經(jīng)典《莊子·刻意》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導)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币烟岢觥靶芙(jīng)”、“鳥伸”兩個名稱!痘茨献印ぞ瘛氛f:“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伸,鳧浴猨躩,鴟視虎顧,是養(yǎng)形之人也!庇衷黾恿怂膫名稱!靶芙(jīng)”,《引書》和《導引圖》都有!傍B伸”,已有學者指出即《導引圖》“□信(伸)”,《引書》作“雞信(伸)”!傍D浴”,《引書》作“鳧沃”。“猨躩”,《抱樸子》作“猿(與猨字通)據(jù)”,《引書》有“受據(jù)”,疑即“爰(猨)據(jù)”之誤!盎㈩櫋,也見于《引書》。道家《莊子》、《淮南子》的幾個名稱,只有“鴟視”還沒有在簡帛中發(fā)現(xiàn)。馬王堆《導引圖》所反映在導引上的四個方面內容足以說明中國是世界上較早應用導引的國家。歐洲學者馬亭倫承認,西方通過艾氏的介紹,從遠東抄襲了中國的醫(yī)療體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也認為,西方現(xiàn)代的醫(yī)療體操實際上是從中國早期的體操傳入歐洲演變而成的。所以,西方學者稱呼中國是"醫(yī)療體操的祖國"。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