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基因工程鱒魚有多大?鱒魚(Salmo playtcephalus),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有10種左右。鱒魚是一群分類上屬于鮭科鮭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鱒魚的魚類都是鮭亞科的成員。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最大的基因工程鱒魚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最大的基因工程鱒魚
加拿大的迪芬貝克湖,來自薩斯喀徹溫省的漁民肖恩·康拉德抓到了一只重達48磅(22公斤,一般的虹鱒魚體重為3公斤左右),長有42英寸長(一米多長),32英寸的腰圍的虹鱒魚,這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上釣到的最大的基因工程鱒魚新的世界紀錄。迪芬貝克湖,在那里的鱒魚都進行了基因改造,生長得十分迅速,可能是九年前從大養(yǎng)魚場逃脫的。這些魚被稱為三倍體虹鱒魚,是四倍體虹鱒魚和普通二倍體虹鱒魚雜交產(chǎn)生的全雌性虹鱒魚。具有生長周期短,成本低,肉質(zhì)好的特點。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這些魚都不是自然生長的魚是不自然的。

鱒魚分類
淡水魚類。屬鮭魚科鮭魚屬。全世界約有六七種,其中三種,即彩虹鱒、斷喉鱒和大西洋鮭為加拿大原產(chǎn);另外兩種,即褐鱒和金鱒也已引入加拿大。與其他鮭魚屬魚類不同的是,鱒魚頭部和身體上有黑點,尾鰭上有7根~12根鰭棘刺。除原產(chǎn)于加利福尼亞的金鱒只生活在艾伯塔省西部的高海拔小湖泊中以外,其他各種鱒魚都具有海生和淡水生活兩種形態(tài)。所有鱒魚都在溪流中產(chǎn)卵,除部分在溪中生活外,幼魚都遷徙到湖泊或海洋中,長成成魚后再回游到溪流中產(chǎn)卵。
彩虹鱒原產(chǎn)于北美西部從墨西哥北部到阿拉斯加的廣大地區(qū),現(xiàn)已成功地被引殖到全球溫帶地區(qū),是除鯉魚外被馴化的另一種魚類,也是鱒魚中人工養(yǎng)殖最多的一種。這種鱒魚繁殖極快,適于池塘或網(wǎng)箱放養(yǎng),抗病力強,市場需求量也很大。由于其性好撕咬和騰跳,又好游進淺水,彩虹鱒是極受歡迎的斗魚。其海生群類俗稱“銅頭”,個大有力,最重可達18千克,大多最終還是要游回河中產(chǎn)卵。

斷喉鱒在加拿大僅生活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艾伯塔省西南部,有兩個亞種:具有海生和淡水生活兩種形態(tài)的海岸斷喉鱒和僅在淡水中生活的“黃石鱒”(又稱斷喉山鱒)。前者個頭略大(最重達8千克),分布于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沿線,后者僅分布于不列顛哥倫比亞東南部和艾伯塔西南部。兩種都是重要的斗魚,也都被人工養(yǎng)殖以保護其種群。
褐鱒1741年由德國最早人工培養(yǎng)出來,最初有海生種群和淡水種群之分,到19世紀中葉被更進一步馴化,已能適應(yīng)在湖泊和溪流中生活。1883年由歐洲引入北美的,現(xiàn)在艾伯塔和東部五省中最常見。不過,現(xiàn)極虹鱒已取代褐鱒,成為許多地方垂釣的主要魚種。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