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印壇城的美景聽說的人比較少,但是這里的特色對于來過的游客而言會留下別樣的深刻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里的美景在人們的腦海中留有了不一樣的記憶,美的特別江南水色,那么,五印壇城什么時候開放?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五印壇城什么時候開放等相關內(nèi)容。

壇城是什么
五印壇城矗立于碧波蕩漾的香水海之中,與靈山梵宮、曼飛龍塔交相輝映,是一座風格獨特,原汁原味的藏式文化景觀。五印壇城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計六層。壇城內(nèi)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東方阿閦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 五印壇城外觀莊嚴而輝煌,耀目的金頂、巨大的鎏金寶瓶、醒目的經(jīng)幢和經(jīng)幡交相輝映,突顯出藏族古建筑的迷人風采。五印壇城內(nèi)飾圣潔而絢麗,完美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藝,美侖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shù)。 為了讓游客感受藏族民俗和文化藝術(shù),走進壇城,游客既能鑒賞源自藏域各地的各類佛教文化藝術(shù)珍品,還能參與點燃酥油燈、推轉(zhuǎn)瑪尼經(jīng)筒等互動民俗活動。

五印壇城開放時間是什么時候
五印壇城開放時間:7:00-17:00(具體時間以景區(qū)當日公布為準)。
乍看感覺真的很像布達拉宮,路過門口看到入口處有轉(zhuǎn)經(jīng)筒,五印蕓城,薈萃藏族藝術(shù)裝飾,美輪美奐地展示了的蕓壇藝術(shù),感受濃濃藏地風情。環(huán)境真的是棒,在城下是有一條環(huán)繞的人工河,然后圍著一圈走廊,可以歇腳,走廊變就是小河,有很多小魚,帶小孩子的朋友可以讓小鬼們?nèi)ノ刮刽~,還是挺不錯的。建筑內(nèi)的裝潢也還算不錯,很新,不過如果去逛寺廟的游客,可能會覺得沒有那股歷史沉淀出來的味道。
根據(jù)導游的講解,是根據(jù)布達拉宮設計的,很棒!五印壇城景觀處于靈山大佛景區(qū)內(nèi),是繼靈山梵宮之后的又一旅游精品工程。五印壇城薈萃藏族藝術(shù)裝飾,融合了數(shù)十種藏地傳統(tǒng)建筑裝飾技藝,精心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shù),藏傳佛教文化藝術(shù)精華得以再現(xiàn)與提煉。
外圍藏風的經(jīng)幡和建筑,都可以用來假裝在西藏了。走進五印壇城,里面壯觀的景象相當震憾。墻壁上每個小格子里都是一盞心燈,這些心燈占領了所有的墻壁,整個大殿里金碧輝煌,各種描金的裝飾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藏式佛教建筑,個人覺得是整個景區(qū)最漂亮的景點了。人也不多,可以很悠閑的逛完景點。外圍的湖泊也很漂亮,適合多拍照!去不了西藏的朋友,可以去這里大飽眼福了。
五印壇城景區(qū)簡介
概述
梵文叫作曼荼羅(梵名 mandala,藏名 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國家的領土和祭祀的祭壇。但是現(xiàn)在一般而言,是指將佛菩薩等尊像,或種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又譯作曼拏羅、滿荼羅、曼陀羅、漫荼羅等。意譯為壇城、中圍、輪圓具足、聚集等。為了修行者觀想方便所繪制、雕造的曼荼羅,而有形像曼荼羅,而成為曼荼羅的表征。

詳細解釋
曼荼羅的梵語mandala,是由意為“心髓”、“本質(zhì)”的 manda,以及意為“得”的la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zhì)”。所謂“獲得本質(zhì)”,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
由于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征,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也有將之譯為“圓輪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羅也被認為有“證悟的場所”、“道場”的意思,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菩薩聚集的場所,因此,曼荼羅又有“壇”、“集合”的意義產(chǎn)生。因此,聚集佛菩薩的圣像于一壇,或描繪諸尊于一處者,都可以稱之為曼荼羅。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