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zhàn)最大謎團 美軍巨無霸火炮被輕易摧毀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金門炮戰(zhàn)打響。這場炮戰(zhàn)一直進行到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向金門群島(金門、烈?guī)Z、大擔、二擔)發(fā)射炮彈561598發(fā),給國民黨軍隊造成了以下損失:全毀火炮19門;半毀火炮58門,全毀火炮掩體5座、人員掩體11座、彈藥掩體4座,半毀火炮掩體37座、人員掩體50座、彈藥掩體27座;擊斃官兵113人,擊傷642人。
在整個炮戰(zhàn)階段,有個事件令臺灣方面大惑不解:即“巨無霸”被毀事件。
所謂“巨無霸”,是美國制造的八英寸榴彈炮,分裝甲自走式和牽引式兩種,重45噸,射程18千米,可發(fā)射普通彈頭炮彈和特殊彈頭炮彈。即使使用普通彈頭的炮彈,也可以完全摧毀射程以內的鋼筋水泥火炮掩體。
臺灣向美國乞取“巨無霸”,整整乞求了三個年頭。由此可見八英寸大炮在蔣介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無論是蔣介石、俞大維,還是接替胡璉擔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的劉安祺,都沒有料到,在炮戰(zhàn)中確實發(fā)揮作用的“巨無霸”竟被共產黨軍隊的炮火摧毀了一門。
美國的兵工專家在設計“巨無霸”時,專門考慮過防彈問題,整門大炮都配備防彈厚鋼板,這也是大炮本身重達45噸的原因之一;另外,還配備自動轉移裝置,行走自如,開一炮之后立即轉移,等到敵方測出方位打來時,只能白打。因此,美國人曾夸口:“八英寸炮是無法摧毀的,除非敵方的炮彈打在炮膛里?!?/p>
而解放軍打過來的炮彈,恰恰就落在一門“巨無霸”的炮膛里!
“巨無霸”被摧毀的情況由金門炮兵司令官鄒凱上報后,劉安祺大驚之下,親赴現場察看,然后急電報告臺北。俞大維懷疑共產黨軍隊擁有一種具有神奇識別目標能力的新型火炮,很想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11月23日,俞大維立即召見隸屬于“國防部情報局”主管大陸和海外軍事情報業(yè)務的副局長曹之敏,責令立即著手組織調查共產黨軍隊在炮戰(zhàn)中使用的是什么火炮,限期三個月之內必須查明上報。
曹之敏很重視俞大維下達的這項任務,親自主持制定代號為“03工程”的項目,意思是三個月內必須完成。
為了完成“03工程”,曹之敏挑選了三個特工——劉戰(zhàn)皓、裘信亞、張安,命令他們組成一個情報組,秘密赴大陸調查。
“情報局”也請來火炮專家進行分析。幾位專家反復判讀三個特工從大陸收集到的照片,結合金門炮彈碎片作了反反復復的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共產黨軍隊使用的是蘇制155榴彈炮。
鑒定結論送到曹之敏面前,這位行伍出身后來改行當特工頭頭的陸軍少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么,是不是共軍在這種炮上安裝了一種能夠精確識別目標的先進瞄準裝置?
火炮專家的回答是:這,要問蘇聯人去。
臺灣方面派人到蘇聯調查,結果表示俄制155榴彈炮并無任何提高攻擊能力的附加裝置。
專家去金門進行實地考察后,作出了解答:共產黨軍隊炮彈發(fā)射后,呈拋物線狀翻過了高高的太武山頂后,射程極限已到,便垂直落了下來,正好掉進了射擊死角翠谷;“巨無霸”被毀也是這樣的原因,完全是偶然的巧合。
俞大維聽了專家的匯報,心里先是一松,慶幸共產黨軍隊不存在先進火炮;繼而又是一緊,尋思:共軍在一次戰(zhàn)役中就占有了這么個戰(zhàn)果輝煌的巧合,這是天意還是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