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無敵大刀隊?西北軍統(tǒng)帥對長城抗戰(zhàn)的恥辱
1933年的長城抗戰(zhàn),迄今仍最為世人津津樂道者,莫過于“大刀隊”傳奇。該傳奇稱:29軍109旅在守衛(wèi)喜峰口時,利用西北軍素有的大刀傳統(tǒng),于1933年3月12日夜襲日軍,斬首無算,一舉扭轉(zhuǎn)戰(zhàn)局,“此戰(zhàn)過后,日軍指揮官命令與大刀隊對峙的日本士兵在脖子上套上特制的鐵護圈,以防腦袋被砍掉;晚上因忌憚大刀隊夜襲,睡覺時也不敢取下?!痹搨髌孀援斈陸?zhàn)事甫終,即被國內(nèi)媒體大加宣傳,如天津《益世報》稱:“我們喜峰口的英雄是光著腳、露著頭,使著中古時代的大刀,……搶回了山,奪回了嶺,收回了喜峰口,俘虜了幾千個日本人,收到了幾千枝日本槍,捉住了許多輛日本坦克,抬回來許多架日本開山炮。這個故事,豈不比(法軍守衛(wèi))凡爾登的故事還威武!還壯烈!還光榮!還燦爛!”
但細查109旅當日原始戰(zhàn)報,卻不能不令人懷疑。事實上,從趙登禹的作戰(zhàn)部署中,絲毫看不出“大刀”的特殊性。參與夜襲之第217團,當日接到的作戰(zhàn)指示是:“第217團附手槍第一、第二連及王昆山營,于本晚23時由潘家口出發(fā),……襲擊蔡家峪、白臺子敵炮兵陣地,奏功后,即與第224團聯(lián)絡,協(xié)力向喜峰口東北高地之線進攻?!眳⑴c夜襲之224團,接到的指示是:“第224團于本晚23時20分在潘家口集結后,即沿灤河左岸襲擊北山、三家子、橫城子之敵,奏功后,與第217團聯(lián)絡,沖擊喜峰口外之敵?!?/p>
上述夜襲布置之目的,是為摧毀日軍之炮兵陣地及策應喜峰口正面作戰(zhàn),為保證襲擊之成功,大刀絕不會是主要武器。此點,從第217團之行動,特增了兩個手槍連,即可了解——大規(guī)模裝備手槍,搞所謂的“手槍旅”、“手槍營”,是西北軍自中原大戰(zhàn)以來的久遠傳統(tǒng),其部隊性質(zhì)類似“特種兵”。換言之,當日夜襲日軍者,乃是西北軍之特種兵“手槍連”,而非“大刀隊”。桂系將領黃紹竑曾參與指揮長城戰(zhàn)役,其回憶,頗有助于后人看清“大刀隊”的歷史真相:
“有一次,在夜里大舉逆襲敵人,獲得很大的成功。聽說俘獲了他們坦克車與大炮,及許多的戰(zhàn)利品。西北軍每個士兵,都佩有一把大刀,……不知他那次逆襲的勝利,究竟得力于大刀呢,還是得力于槍炮呢?這只有他們自己才明白,而全國的報紙上,尤其是上海各報,就為大刀隊大吹大擂,寫得活龍活現(xiàn),說是敵人個個被大刀砍死,因而敵人望見大刀隊,就害怕得發(fā)抖。
“上海婦女慰勞會的代表王孝英、沈慧蓮兩女士,還特地到喜峰口去慰勞,并且手捧著大刀,攝了一個照片。她倆到北平來見我,同聲的說:‘這把大刀,還有敵人的血留在上面呢!’我聽了實在有些好笑!她們好像只知道喜峰口的神秘大刀隊,不知道其他各口的部隊,同樣的在那里作壯烈的犧牲,而不去慰勞。我說明了,她們還覺得驚異。
“停戰(zhàn)后,我在上海與《申報》館的老板史量才談起報紙鼓吹大刀的問題。我說:‘新聞界不去鼓吹正規(guī)軍的新式武器,而來鼓吹大刀隊,不是又要演出義和團的老把戲了么!’他說:‘新的沒有得吹,只好把舊的來吹吹?!耶敃r嘆了一口氣。我們的抗戰(zhàn)如此,我們的新聞界也是如此?!泵襟w當日鼓吹“義和團的老把戲”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一般民眾將抗戰(zhàn)看得太過簡單,唯知“大刀隊”傳奇,渾忘了宋哲元戰(zhàn)后之感嘆:“我以三十萬大軍,不能抗拒五萬敵人,真奇恥大辱!”(選自《舊聞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