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英烈郭猛 率領部隊取得了挺進江南的首捷
郭猛,1913年2月18日出生在江西省吉水縣富灘鄉(xiāng)垂裕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10歲那年秋天,他的一個堂叔在村上辦起了私塾,郭猛的父母省衣節(jié)食,擠出了幾斗稻谷送他上學,郭猛勤學好問,興趣廣泛,不僅各門功課成績好,還練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后來,郭家又先后添了三男一女,生活更加艱辛,郭猛只得中途退學。為養(yǎng)家糊口,剛滿14歲的郭猛,稚嫩的肩上便負起了成人的重擔,光著腳丫到一家運輸船上當了幫工。撐船、拉纖,不論烈日炎夏,還是冰雪寒冬,常年披星戴月、頂風冒雨地往返于水南、吉安之間。他闖蕩碼頭,見多識廣,親眼看到土豪劣紳不勞動卻住著高屋深院,穿著綾羅綢緞,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親身體驗到窮苦農(nóng)民一年四季辛苦到頭,仍吃不飽穿不暖,忍饑挨餓受欺凌。這一切在郭猛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渴望改變這不公平的世道。讓勞苦大眾都能過上好日子。
1929年,革命的烈火燃燒到了郭猛的家鄉(xiāng),在共產(chǎn)黨員郭真等人領導下,一時間,到處飄揚著武裝暴動的紅旗。郭猛年紀雖小卻很活躍,在村里組織起兒童團,還自己動手,做起了梭鏢、長矛、木槍,押著土豪劣紳掛牌游鄉(xiāng),貼標語、站崗放哨,組織軍事訓練。幾十個少年兒童,在他這個小頭頭的領導下,把富濰鄉(xiāng)的斗爭搞得轟轟烈烈。這年冬天,剛滿16歲的郭猛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30年2月24日至25日,紅四軍在紅六軍第二縱隊的配合下,取得水南、值夏、富灘之戰(zhàn)的勝利后,郭猛帶著本村的5名青年一道參加了紅四軍。他作戰(zhàn)機智勇敢,不怕苦,又有一些文化,進步很快,不久就擔任連指導員。1933年6月,紅一軍團編成第一、第二、第三師,郭猛擔任二師六團政治委員。1934年4月,在江西參加廣昌保衛(wèi)戰(zhàn),他的右手負傷致殘,被轉移到青原山紅一方面軍衛(wèi)生部總醫(yī)院休養(yǎng),并擔任了總醫(yī)院政委兼黨總支書記。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被迫長征,黨組織考慮到傷病員不便長途行軍,決定郭猛仍留在蘇區(qū),帶領傷病員堅持斗爭。后來,他帶領部分傷病員西渡贛江,轉移到湘贛邊界的九龍山、武功山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
九龍山是一座地形險峻的大山,綿亙數(shù)十里,與武功山連成一脈,山上長滿了大樹、雜草,山高路險。郭猛帶領著百多名傷員就埋伏在這里,與敵人周旋。不久,國民黨軍隊殘酷“圍剿”,加之湘贛邊省委書記陳洪時叛變投敵,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共產(chǎn)黨員慘遭殺害,郭猛和傷病員一時像斷線的風箏與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難。國民黨反動派,妄圖把這百多名傷員消滅于荒山野林之中,攻擊一處就封鎖一處,趕走了山腳下的老百姓,換上了保安隊,在路邊道口處放暗哨,埋地雷,在山坡上筑碉堡,設哨卡,企圖困死游擊隊。一段時間,郭猛和傷病員們睡的是低矮、潮濕的小山洞、青石板,蓋的是黃茅草、枯枝葉;傷病員治病,只剩下鹽水和豬油,不少傷員因營養(yǎng)不足和無能力治療,一批批的倒了下去。糧食沒有了,只能靠野菜、野草、樹皮、竹筍充饑,山上有一種能吃的苦菜,這種菜放在水里煮幾遍還有苦味,山上又缺鹽油,只能用清水煮煮,吃了以后肚子還很難受,臉也越吃越黃,但好歹能填填肚子。這種好景也不長,開始山洞周圍還長了不少,后來,附近十幾里的苦菜都給挖光了。
一次,郭猛派事務員和一名戰(zhàn)士下山找食物,兩天過去了,一點消息也沒有,大家非常焦急,直到第三天清晨,山坡上出現(xiàn)兩個慢慢移動的人影,走近了方看清是事務員,兩人已十分疲勞。事務員氣喘噓噓地對郭猛說:“政委,吃的東西很難找,只在一條山溝里找到一張牛皮,看樣子是白軍扔的。燒一燒還能吃幾天,我們就拖回來了?!闭f完,就昏過去了。郭猛扶他進山洞去休息后,便和戰(zhàn)士們收拾牛皮。20多個人足足花了大半天功夫,手都鑷疼了,總算把牛皮面的毛拔得差不多,然后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臉盆里煮。從午后一直煮到黃昏,好容易才把牛皮煮熟,一人只發(fā)了一小碗。傷員們已兩個多月沒油水下肚了,猛吃一點葷,肚子漲了兩三天。盡管這樣,一張牛皮40多人整整“享受”了三天,誰也沒有說牛皮的味道不好。
在艱苦環(huán)境中,郭猛始終像一團火,溫暖著大家的心。吃野菜苦澀難以下咽,郭猛總是帶頭先吃,還風趣地說:“嗬!好香啊!這么好的野味,以后下了山想吃,也吃不上了。”引得大家都笑起來。有些戰(zhàn)士有時情緒低落,他就給大家講南昌起義的故事,教大家唱歌,“紅軍戰(zhàn)士英雄漢,高山密林把家安……”講蘇聯(lián)紅軍粉碎反動軍隊進攻的故事,他還經(jīng)常給大家讀書,手把手教戰(zhàn)士識字、寫字,學文化。他經(jīng)常對戰(zhàn)士們講:“一個革命者,不但拿起槍來會打仗,還要能拿起筆來寫文章,現(xiàn)在我們拿步槍,今后還要用大炮,開飛機,駕駛軍艦,還要做工廠廠長,銀行行長,學校校長。”說得大家都笑了。笑聲沖破了寂靜山林,笑聲使他們鼓起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笑聲把他們從小山頭帶到了大天地,使大家都沉浸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郭猛曾多次負傷,右臂中關節(jié)以下,肌肉神經(jīng)全部萎縮,身體一天天的消瘦。同志們?yōu)檎疹櫵眢w,把打土豪得來的東西,給他多留了點,他從來不接收。他說:“打仗、工作大家都一樣,你們經(jīng)常沖在我的前面,哪能對我特殊照顧呢?!?/p>
為了保存紅色火種,郭猛靈活運用毛澤東的游擊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頑強斗爭。
他經(jīng)常組織游擊隊員化裝下山偵察敵情,不失時機地派部隊下山襲擊,有力地打擊了白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部隊的斗志。永新與吉安之間有個大惡霸地主,平時作惡多端,群眾非常恨他。郭猛決定除掉他。可是,莊園附近駐扎敵軍一個排,硬攻有困難,出擊之前,郭猛再三叮囑大家,這次任務是捉地主,而不是消滅那股敵人,隨后對怎樣進莊園,怎樣避開駐防的敵人作了嚴密部署。結果很順利地捉到了地主,獲得了糧食和油、鹽等食物。還有一次打凹城保安隊,開始有人主張晚上去打,郭猛卻安排天亮之前去打。戰(zhàn)士們不理解他的意圖,他同大家一道分析說:“保安隊這些家伙,吃喝嫖睹,晚上多是些夜游神,精神足得很,天亮前就不一樣了,折騰了一晚上,天亮前一定會像瘟豬一樣睡死了。這時候去打,把握更大?!卑凑账囊庖姡螕絷犚慌e殲滅了保安隊,震懾了當?shù)氐耐梁缾喊?,鼓舞了士氣?/p>
1936年1月,湘贛游擊司令部將在各地尋找回來的失散游擊隊員組建為4個大隊,郭猛任第三大隊政委。1937年春,在郭猛的帶領下,40余名傷員已基本痊愈,這年秋天,湘贛邊新省委成立。省委派段煥競、潭湯池經(jīng)多方尋找,在永新的鶴山茂林里找到郭部,向他們傳達了上級的指示,將醫(yī)院改成為湘贛邊游擊司令部三連,對外稱三大隊,郭猛任政委,劉群為隊長。郭猛和傷員們熬過了與組織失去三年關系的痛苦,熬過了沒有住房、缺少食物、沒有用鍋燒過飯,沒有理過須發(fā)的艱難歲月,終于回到了黨的懷抱。
1937年9月,陳毅來到吉安,與國民黨吉安當局就有關湘贛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抗日武裝、釋放紅軍被捕人員及在吉安設辦事處等事宜進行談判,取得成功。南方八省游擊隊統(tǒng)一編為新四軍。10月,郭猛調(diào)任中共吉安中心縣委書記,后又兼任新四軍吉安通訊處主任。
走出森林進了縣城,從輾轉游擊、揮刀動槍變?yōu)榕c國民黨唇槍舌戰(zhàn),郭猛很快適應了斗爭形勢的變化。他和辦事處成員積極工作,為湘贛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恢復和發(fā)展黨組織,開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宣傳黨關于團結抗日的主張,營救紅軍被捕人員做了大量、具體而又艱苦的工作。
1937年12月,郭猛被調(diào)到部隊工作,1938年春,郭猛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副團長,隨粟裕率領的先遣部隊挺進蘇南敵后,進入茅山根據(jù)地,活躍在金壇、高淳、溧水等縣。這年6月中旬,二團接到在韋崗伏擊敵人運輸隊的任務,部隊經(jīng)過連續(xù)3天的雨中行軍,雖然十分疲勞,但大家知道是打日本鬼子,情緒都很高。16日晚,郭猛奉命率六個步兵班,持短槍及輕機槍的各一個班,取捷徑進入伏擊區(qū)。17日上午8時左右,部隊剛部署就緒,就見從鎮(zhèn)江方向開來5輛敵車。新四軍以突然、準確的火力射殺敵人,接著又與日軍短兵相接,拼殺搏斗。這一仗,在粟裕的直接指揮下,僅用半個小時,就取得了勝利,燒毀敵軍汽車5輛,擊斃日軍小頭目土井少佐和大尉梅澤武四郎等日軍30余人。這一仗是新四軍挺進蘇南敵后的第一仗,狠狠打擊了日軍的驕橫淫威,震驚了滬寧線一帶,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7月10日,郭猛率二團第二營在南京至句容縣的新塘附近設下埋伏,伏擊日軍從南京開來的車隊,擊毀敵汽車2輛,斃敵40余人,在句容縣八區(qū)地方游擊隊緊密配合下,迅速轉移,新四軍無一傷亡。8月22日,郭猛率二團一、三營夜襲句容縣城。這是新四軍進入蘇南首次襲擊縣城,對敵人造成極大的威懾。在他的直接指揮下,戰(zhàn)斗于午夜開始,經(jīng)激戰(zhàn)4小時,23日凌晨撤出。此役共斃敵47人,傷2人,俘敵50余人,并摧毀偽維持會,釋放被敵人關押的群眾100多人,繳獲一批槍支、彈藥及其物資。
此后,郭猛兼任茅山特委常委,負責組織建立了丹北地區(qū)工作委員會,在鎮(zhèn)江、金壇、丹陽、句容4縣廣泛發(fā)展黨的組織,擴大各鄉(xiāng)自衛(wèi)團武裝,為創(chuàng)建茅山抗日游擊根據(jù)地做出了貢獻。
同年9月中旬,陳毅委派郭猛、張震東等20多名軍政干部,加強丹陽游擊縱隊的領導工作。丹陽游擊縱隊改番號為“新四軍挺進縱隊”(對外稱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由管文蔚任司令員,張震東任參謀長兼第一支隊司令員,郭猛任政治部主任兼一支隊政委。他針對游擊縱隊人員復雜,游擊習氣比較嚴重,紀律不嚴等問題,首先在一支隊進行深入扎實的政治思想工作,整頓了組織,加強了紀律,提高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
為加強蘇北抗日武裝力量,1940年,已任新四軍挺進縱隊二團政治委員的郭猛,率部隨新四軍一部北渡東進。一支隊二團改編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二團。同年9月,二團參加了著名的黃橋戰(zhàn)役,在攻占姜堰的戰(zhàn)斗中,顯示了郭猛的指揮才能。姜堰鎮(zhèn),地處水網(wǎng)地帶,是南來北往的水陸碼頭,又是頑軍韓德勤稅收集中之地,肥得冒油,有“金姜堰”之稱,由張少華的保安第九旅駐守。頑軍在姜堰城四周修筑了36座碉堡,各碉堡之間挖了交通溝,還架設電網(wǎng),電網(wǎng)上面掛滿了鈴鐺和空罐頭盒,一觸即響,一響就有猛烈的機槍火力交叉射來,使新四軍進攻部隊無法靠近。9月12日晚上開始攻擊就受阻,于是郭猛和王必成,從攻擊部隊中挑選優(yōu)秀干部戰(zhàn)士組成兩個“勇敢隊”,擔任突擊任務。勇敢隊在郭猛指揮下,從鎮(zhèn)東北突擊,拼力血戰(zhàn),用自行車內(nèi)胎裹住馬刀柄,奮力砍電網(wǎng)和鐵絲網(wǎng),從碉堡夾縫中猛攻進去,占據(jù)了有利地形。13日晚,郭猛指揮部隊用迫擊炮平射,轟倒了一個個碉堡。勇敢隊直插敵人心臟,打掉敵人控制的發(fā)電廠,攻進敵人旅部,活捉了旅長張少華。后續(xù)的兄弟部隊迂回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全殲守敵1000余人,解放了姜堰,為黃橋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41年2月,老二團編為新四軍第一師二旅四團,由段煥競(后為劉別生)任團長,郭猛繼任團政委,奉命開進鹽城以南地區(qū),轉戰(zhàn)于上岡、興化、東臺之間及鹽城縣的伍佑、秦南、大岡等地。是年夏天,日偽軍對鹽阜區(qū)發(fā)動了瘋狂的大“掃蕩”地方武裝遭到嚴重破壞,部分土匪武裝蠢蠢欲動,與日偽勾結,殘害人民。郭猛率四團進入鹽城縣敵后,一方面將部隊化整為零,以小分隊襲擊為主,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清除漢奸,消滅偽軍。一方面待機集中優(yōu)勢兵力,攻克敵據(jù)點,消滅日偽有生力量。8月16日,四團奉命參加攻打臺北縣(今大豐縣)裕華鎮(zhèn)敵據(jù)點戰(zhàn)斗。該鎮(zhèn)是沿海地區(qū)的一個交通要道,駐守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一個連。四團在郭猛率領下,涉過卯酉河,迅速完成包圍任務,戰(zhàn)斗打響前,郭猛一面做好部隊鼓動工作,激勵士氣,一面組織人員對敵人開展政治攻勢,喊話、瓦解敵軍。戰(zhàn)斗打響以后,哪里危險他就到哪里指揮,哪里困難,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在攻打氣象臺時,日軍以兩挺機槍封住大門,進攻部隊受阻。郭猛及時召集擔任主攻任務的營、連干部反復研究,決定組成“敢死隊”,三五個人一組,在我機槍火力掩護下往上沖。隨著“沖?。?!”的口號聲,戰(zhàn)士們一個個像猛虎一樣,沖向敵陣。大門終于被炸開。這次戰(zhàn)斗,活捉了7名日軍士兵,消滅偽軍兩個小隊,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9月,郭猛率四團,又以閃電戰(zhàn)術,摧毀日、偽秦南據(jù)點,斃傷日偽軍100余人,俘敵160余人,擊斃日軍小隊長伊達正芝,繳獲機槍4挺,步槍150余支,打通了南北交通。四團到鹽城的時間不長,由于英勇善戰(zhàn),每戰(zhàn)皆勝,倍受當?shù)厝嗣穹Q頌。
1941年12月29日,盤踞在鹽城縣的一股偽軍出城搶糧,新四軍鹽城縣總隊3個連在岡溝河的黃八、劉莊一線伏擊。任團政委兼政治處主任的郭猛同團長劉別生率部分兩路直襲敵陣。頓時十里戰(zhàn)場槍聲大作,塵煙彌漫,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殲滅了偽軍警衛(wèi)營,活捉50余人。部分殘敵倉惶逃竄,郭猛率部乘勝追擊至唐劉河畔地區(qū),與龍岡增援之敵展開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郭猛不顧個人安危,到前沿陣地察看敵情,不幸中彈負重傷,因傷勢過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8歲。
郭猛犧牲后,四團指戰(zhàn)員噙著熱淚,將他埋在一片梨樹林里。中共鹽城縣委,將烈士犧牲的護東鄉(xiāng)改名為郭猛鄉(xiāng)。新中國建立后,烈士生前的戰(zhàn)友多次建議將他的墓遷至南京雨花臺烈士公墓,鹽阜地區(qū)人民舍不得,郭猛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不同意。他們說:“郭猛雖不是鹽城的水乳養(yǎng)大的,但他把生命獻給了這塊土地,他是鹽阜大地的兒子”。至今,郭猛烈士仍安祥地靜臥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鄉(xiāng)村的200畝梨園之中。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抗戰(zhàn)英烈賴傳湘 二次長沙會戰(zhàn)中犧牲的國軍中將
- 2抗戰(zhàn)英烈廖海濤 日寇為新四軍這位英雄旅長立碑
- 3抗戰(zhàn)英烈燕鼎九 寧死不向日寇透露消息直至犧牲
- 4抗戰(zhàn)英烈魏拯民 奮戰(zhàn)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抗聯(lián)名將
- 5抗戰(zhàn)英烈于寄吾 犧牲在膠東軍分區(qū)人員突圍路上
- 6抗戰(zhàn)英烈孔慶同 冀中軍區(qū)第8軍分區(qū)代司令員
- 7抗戰(zhàn)英烈王鳳山 帶兵與日軍肉搏直至犧牲的師長
- 8抗戰(zhàn)英烈王遠音 從青年學生到冀中的革命先驅
- 9抗戰(zhàn)英烈王泊生 犧牲在冀南的優(yōu)秀左聯(lián)作家
- 10抗戰(zhàn)英烈包森 冀東抗日戰(zhàn)場上真實的“李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