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的陵墓群 竟安葬著古代24位皇帝
我國歷史久遠(yuǎn),陵墓眾多。有黃帝陵,乾陵,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東陵等。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國最大的古代陵墓群北邙山帝陵。
在北邙山帝陵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洛陽城北的邙山已經(jīng)成為了眾多君王的終極歸宿,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更是有6代24帝長眠于此。北邙山帝陵因此也成為了我國墓葬分布最為密集,數(shù)量最多的墓群,“生于蘇杭,葬于北邙”和“邙嶺無臥牛之地”這些俗語都很好的形容北邙山帝陵規(guī)模之大,墓葬之稠密。
為何邙山墓葬群深得眾多人喜愛?那么古墓群中究竟都埋葬著誰呢?據(jù)史料記載,劉秀、元宏等十?dāng)?shù)位君臨天下的帝王,張儀、樊噲、班超、狄仁杰等數(shù)千位將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眾多外邦國王,乃至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都長眠于洛陽城北這幾十里的土嶺上。至于一般富貴人家的墓葬,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邙山之所以會成為眾多名流的歸宿,與洛陽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洛陽是我國久負(fù)盛名的都城,前后共有13朝在此建都。在近千年的時間中,洛陽一直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上位于洛陽的古都是建了毀,毀了建。洛陽在最鼎盛之時居民超過百萬。邙山古墓中長眠的人也都目睹了洛陽的繁華與輝煌。因此一代又一代的洛陽人選擇這里作為自己的歸宿,甚至有數(shù)不清的外國人都將此地視為自己人生的終點。
邙山被眾多人選擇的另一個原因就在于風(fēng)水的迷信,古時候人們十分迷信風(fēng)水,在他們眼中洛陽的風(fēng)水成為了他們的不二之選。地勢高,視野開闊,土層深厚,土壤緊硬密實,適于安置墓穴;東漢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嶺上,所以這里自然成為人們向往的安葬之處。
但是樹大必然招風(fēng),邙山成為了眾多盜墓者光顧的首要目標(biāo)。對于邙山的偷盜從未停止過,使墓葬遭受嚴(yán)重破壞的盜墓行為,卻發(fā)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鐵路的修建引發(fā)的。鐵路經(jīng)過邙山南麓,就在取土的時候古墓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眾多古墓不斷被挖掘,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外國技師的興趣,因此眾多我國古物被這些所謂的技師寄回了歐美。
一聽說墓里的寶貝能夠賣錢,這也引起了盜墓賊的興趣,邙山各村廟里存放的古物也都在一夜之間無影無蹤,當(dāng)時由于國家經(jīng)濟凋敝,眾多貪圖利益的人就四處搜尋古墓,邙山之上寧靜也因此煙消云散。這一傳開,邙山之上的十幾個村莊便開始了競相盜墓,視盜墓為發(fā)財?shù)慕輳街馈4罅砍鰣D的文物便被從地下被挖了出來,流向北京、上海,最終流向國外。
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洛陽的考古工作者每個星期天都會在邙山之上進行考察,據(jù)這位年近70的專家說“邙山被眾多盜墓者光顧,如今邙山上都是被挖散了的黏土,只要一下雨,就會形成深溝,暴雨傾盆之時甚至?xí)l(fā)生溝塌崖崩的情況,也時不時會有新的古墓暴露出來。邙山已經(jīng)沒有了當(dāng)初的寧靜了,不知道這種盜墓成風(fēng)的風(fēng)氣何時會改善。”
希望以后這種盜墓的行為不再發(fā)生,逝者入土為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