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如何在密室政治中玩弄四個男人
1934年6月26日,胡適給孟森一信?!啊短笙录蘅紝崱反蟾逅瓦€,承賜先讀為快,感謝感謝。今早別后,車中讀此文,至佩先生不輕置信之精神。惟讀后終不免一個感想,即是終未能完全解釋‘皇父’之稱之理由?!?/p>
隨后,孟森回胡適一信?!拔┮驍z政王既未婚于太后,設(shè)有曖昧,必不稱‘皇父’以暴其惡。故知公然稱‘皇父’,既未下嫁,即亦并無曖昧也。復(fù)請再鑒,并示當(dāng)否?”
以上是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北京城里兩位學(xué)者的通信,現(xiàn)在讀來,其彬彬有禮,其翩翩風(fēng)度,讓我們感受到上一代知識分子于“學(xué)”和“養(yǎng)”兩方面的高度。不過,胡適之的質(zhì)疑,孟心史的反詰,對于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祖之太后孝莊下嫁攝政王的說法,究竟是有是無,讀者還是不得要領(lǐng)。
其實,太后下嫁之謎,只能有兩個答案,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持正方觀點者,認(rèn)為多爾袞極其好色,孝莊為鞏固其子福臨大位,而以孤孀身份下嫁這位強人,通過婚姻手段,實現(xiàn)政治結(jié)盟;持反方觀點者,認(rèn)為異族統(tǒng)治的高壓政策,造成滿漢民族之間的抗?fàn)帲切┏植缓献鲬B(tài)度的文人,那些持抵觸情緒的民眾,便努力抹黑新興政權(quán)。惡意丑化多爾袞與孝莊過從甚密的關(guān)系,無中生有,制造謠諑。
孟森是否定論者,否定的理由就是“求其明文則無有也”。學(xué)者重史料,輕傳聞;重文字記載,輕口頭文學(xué),遂撰文析駁。對這種“不輕置信”的治學(xué)態(tài)度,胡適表示“至佩”。“至佩”是一回事,不因“至佩”而認(rèn)可孟森的觀點,這就是胡適的風(fēng)格了。
從順治四年起,年剛十歲的幼帝福臨,對多爾袞的稱呼,忽然由“皇叔父攝政王”改為“皇父攝政王”,這是孟森最難自圓其說的。胡適并非肯定論者,但也不是否定論者,因為在胡看來,孟“終未能完全解釋‘皇父’之稱之理由”。
一字之改,茲事體大。一、順治早不改,晚不改,半路上想起來改,莫名其妙。二、孝莊早不嫁,晚不嫁,幾年過去了想起來嫁,悖于常理。三、漢民族,當(dāng)然也包括滿族,對于血緣、血親、嫡系的父子關(guān)系,看得絕對的重,非常的重。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可以承認(rèn)另外一個男性,為繼父,為養(yǎng)父,或為干爹。一為父死母嫁,二為同宗繼祧,三為結(jié)拜干親。
對福臨來講:其父皇太極為努爾哈赤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zhèn)老城村)。]第八子,其叔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稱為叔父攝政王,是順理成章之事。孝莊嫁皇太極,孝莊之妹嫁多爾袞,即使改稱姨父攝政王,也是說得過去的。突然間改稱為皇父攝政王,明擺著授人以柄,抗清志士張煌言[注:張煌言(1620-1664),漢族,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南明將領(lǐng)、詩人,民族英雄。崇禎舉人。曾官至南明兵部尚書。]抓住這個倫理上的把柄,有詩損之:“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崩习傩湛谥械奶笙录?,絕非空穴來風(fēng),而是見諸詔書,相當(dāng)于那時政府的紅頭文件,這才沸沸揚揚,成為歷史疑案。
這份公布天下的《順治五年冬至郊天恩詔》,讓努力辟謠的孟森,頗費口舌。他解釋說,因為多爾袞“有大勛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由報功而來,非由瀆倫而來?!边@個“父”,孟森認(rèn)為“實符古人‘尚父’、‘仲父’之意”。這種牽強之至的狡辯,休想說服胡適。父,就是爹,這是國人使用了五千年的慣稱,尚父和仲父,頂多也就春秋戰(zhàn)國[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舊制度、舊統(tǒng)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tǒng)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并構(gòu)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征的生產(chǎn)力的革命。]時代不到百年的用語,孟森有大學(xué)問,但有大學(xué)問的人,未必不亂攪糨糊,未必不強詞奪理。
一個正常思維的人,倘因多爾袞“有大勛勞,宜增加殊禮”,會跪下來叫他一聲爹嗎?回報大勛,報答大勞,對偌大王朝而言,諸如封侯拜爵,世襲罔替;諸如裂土分茅,莫與之京。只要想做,只要能做,無論精神上的最高褒獎,無論物質(zhì)上的最重酬謝,無不說到做到,立刻兌現(xiàn),足以報答攝政王的不世之功。只是尊之為“尚父”之“父”,恭之曰“仲父”之“父”,除非多爾袞一時腦殘,才不會接受這一份空頭人情呢!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順治的母親與多爾袞的“叔嫂”關(guān)系,改變?yōu)椤胺蚱蕖标P(guān)系,由“叔”而成繼“父”,“皇父攝政王”才站得住腳。
據(jù)章開沅氏《清通鑒》,順治四年七月乙巳(初六日):“攝政王多爾袞諭示,前令輔政德豫親王(其同母弟多鐸)、和碩鄭親王(其堂兄濟爾哈朗[注:濟爾哈朗全名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共聽政務(wù),今和碩鄭親王已經(jīng)停罷,止令輔政德豫親王與聞?!表樦问卤?三十日):“輔政德豫親王多鐸及和碩親王[注:人物簡介 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 人物生平介紹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外藩中只有蒙古“汗”一級的領(lǐng)主才可以獲得這個爵位。]濟爾哈朗率大臣請攝政王多爾袞在皇帝(即時年十一歲的順治)前率眾臣行禮畢,不必跪拜。諭曰:‘以后凡行禮處,跪拜永行停止?!表樦挝迥甓挛斐?初三日):“定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自四川班師回朝。三月初六日,諸王、貝勒、貝子、大臣會議,以其出征無功,且將希爾艮冒功事隱瞞,顯系舊念未除;又將為其而死之罪人楊善之弟吉賽升為護軍統(tǒng)領(lǐng)[注:護軍統(tǒng)領(lǐng) 護軍統(tǒng)領(lǐng) 官職,職稱 護軍統(tǒng)領(lǐng)清官名。正二品,每旗一人,掌護軍營政令。后金(清)設(shè)巴牙喇營為親兵營,統(tǒng)領(lǐng)官稱巴牙喇纛額真,天聰八年(1634年)改稱巴牙喇纛。],實乃亂念不忘。雖三次戒飭,猶不引咎,應(yīng)擬死。得旨:‘免肅親王死,幽系之,奪其所屬人員?!栏窈箴跛廓z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