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三國演義》與正史的20個差異
三國演義是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我們很多了解三國歷史基本都是從這本書上知道的,但是,他也存在著許多虛構(gòu),看看都有什么吧。
1、遺計定遼東:虛構(gòu)劇情,郭嘉暴斃而亡,年三十八,沒留下任何計策,此計是曹操自己的計謀。
2、古城斬蔡陽:劉備所為。
3、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4、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及后更當上魏國重臣。
5、火燒新野:歷史上沒有記載,為羅貫中杜撰。
6、長板坡七進七出:應為長坂,趙云只是護送劉備家小撤退,沒有七進七出此事。
7、糜夫人跳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 。
8、劉琮遇害:獻出荊州后,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殺,后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9、舌戰(zhàn)群儒:只記載諸葛亮面見孫權(quán),東吳主戰(zhàn)派、主和派相爭日盛。
10、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之前游說周瑜不成。
11、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戰(zhàn),況且曹植當時未作《銅雀臺賦》,所謂曹操欲占東吳二喬之事乃民間傳聞,唐朝詩人杜牧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喬)?!彪m是千古絕句,但其后半句來源于“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句,事實上《三國志》里全文記載了《銅雀臺賦》,卻根本沒有這兩句,純系后人偽托之作??梢娞瞥延写藗?。
12、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quán)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13、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連環(huán)是曹操之決策,龐統(tǒng)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zhàn)。
14、赤壁之戰(zhàn):火燒曹船發(fā)生在烏林。
15、南郡之爭:沒有發(fā)生,是周瑜死后孫權(quán)將南郡借給劉備。
16、關羽戰(zhàn)黃忠:劉備征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
171、孫劉聯(lián)婚: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聯(lián)姻之一,并沒有男歡女愛的色彩,也沒有后來的孫夫人投江。
18、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quán)無采用周瑜之美人計。
19、周瑜心胸狹窄:史書記載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風。而與諸葛甚至未曾見面,何來嫉妒之說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國時期是出了名的。
20、吊周瑜:吊周瑜是龐統(tǒng),不是諸葛亮。
當然,這些虛構(gòu)只是作者的一種塑造手法,我們不能憑借此就否認了這本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