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女兒為何叫公主?公主稱呼的由來
《春秋公羊傳》說:“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請和自己同姓的諸侯作為長輩主婚。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兒就有了個(gè)稱號——公主。在先秦時(shí)代,可被稱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兒?!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說:“公叔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笨梢?,諸侯之女也稱公主。先秦諸侯女兒也稱“君主”,如《史記·六國年表》說: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隱》解釋說:“君主,猶公主也?!?/p>
到了漢代,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建立了,稱謂之間的等級觀念也就更嚴(yán)格了。公主成了皇帝女兒的專用詞;諸王之女改稱翁主。唐代學(xué)者顏師古在注釋《漢書·高帝紀(jì)》時(shí)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故謂之公主。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辈粌H如此,皇室內(nèi)部的公主們也有了區(qū)別:皇帝的姊妹稱“長公主”(有時(shí),皇帝最大的女兒也稱長公主),姑姑稱“大長公主”。公主之稱,歷代沿用;漢以后,翁主、王主的稱號就廢棄了。唐代進(jìn)一步規(guī)定: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等,享受正一品待遇。“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边@套制度以后變化不大。但在北宋時(shí),曾出現(xiàn)兩個(gè)例外:一是北宋初年,皇帝為表彰開國元?jiǎng)宗w普和高懷德,特封趙女為郡主,高女為縣主;二是徽宗時(shí)期,一度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清代又有不同,凡皇后所生,稱“固倫公主”,妃嬪所生,稱“和碩公主”?!肮虃悺薄ⅰ昂痛T”是滿語,前者的意思是“國、至尊”,后者的意思是“一方”。
【知識(shí)鏈接】 清朝皇帝的女兒不是又叫格格嗎?
格格是滿語,意為“小姐”,是清朝對皇族女兒的統(tǒng)一稱呼?;实叟畠悍夤鳎Q固倫格格;親王女兒封郡主,稱和碩格格;郡王女兒封縣主,貝勒女兒封郡君,都稱多羅格格;貝子女兒封縣君,稱固山格格;鎮(zhèn)國公、輔國公女兒封鄉(xiāng)君,稱格格。
對皇族格格等級的分別,始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此前并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公主”,并規(guī)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養(yǎng)女稱“和碩公主”。
我們來看看乾隆皇帝女兒封號的情況。乾隆皇帝生有十個(gè)女兒,其中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長大成人的五個(gè)女兒都加封為公主:皇三女,孝賢皇后生,封固倫和敬公主;皇四女,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生,封和碩和嘉公主;皇七女,孝儀皇后生,封固倫和靜公主;皇九女,孝儀皇后生,封和碩和恪公主;皇十女,悖妃汪氏生,封固倫和孝公主。這里面有兩個(gè)例外,首先是七公主的封號。由于孝儀皇后是在死后追封的,所以七公主并非嫡生,破例封她為固倫公主是出于拉攏七額駙家族、穩(wěn)定西北局勢的政治考慮。再就是十公主的封號。她本應(yīng)加封和碩公主,但因?yàn)樗谇×鍤q時(shí),是乾隆最鐘愛的女兒,所以乾隆皇帝破例封她為固倫公主,并精心挑選和坤的獨(dú)子豐紳殷德作為她的額駙。此外,乾隆還收養(yǎng)其弟弘晝的一個(gè)女兒,加封和碩和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