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說法有誤為何卻只有少數(shù)人知曉?
近3年,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迅速為讀者熟知。《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的身份是一個原因,以中文專業(yè)研究歷史上頗有爭議的秦始皇且有驚人之語則是另一個原因。近日,王立群為之嘔心瀝血的《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下)》,再次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與《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上)》相比,王立群似乎更珍愛這部“下”。在書中,他不僅為其“彩插”題詩,而且寫了《秦皇吟》代后序。如此敬重和熱愛秦始皇,用王立群的話說,因為秦始皇是個“純爺們”。
“焚書坑儒”說法有誤
《中國新聞出版報》:在我國,成語“焚書坑儒”家喻戶曉,無論是現(xiàn)行的中學歷史課本,還是影視劇小說,都把“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的主要罪狀之一。在書中,您卻認為這個說法有誤,您的根據(jù)是什么呢?
王立群:現(xiàn)在中小學課本中“焚書坑儒”的說法非常普遍,但實際上不太準確。最準確的說法是“焚詩書坑術(shù)士”,但是這只是在學術(shù)圈里少數(shù)人知道。盡管目前中小學歷史課本是這樣編的,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教材出版單位、各地中小學歷史編撰部門,能夠把一個正確的歷史告訴下一代可能會更好一些?!胺贂尤濉钡恼f法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一個歷史過程,比如說“坑儒”,最盛行是從唐代開始,唐代一些著名學者,像為《史記》做注的張守節(jié),為中國第一部文學總集做注的李善,都用了不正確的歷史材料來講“坑儒”。所以唐代以后不斷地在延續(xù)和追加,導致流傳到今天都說坑儒。這個說法不準確只有與秦始皇同時代的人可能會知道一點。但是即使是同時代的人,能了解秦始皇多少?我們現(xiàn)在是當代,對當代中國發(fā)生的事情你們都了解嗎?你們知道的只是你們道聽途說或親身經(jīng)歷的。據(jù)此你們寫下來的是記錄歷史。記錄歷史和真實歷史實際上是有差別的。等人家根據(jù)你的記錄再解讀的時候差別變大,再到接受的時候變化更大。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坑儒”為什么從坑術(shù)士最后演變成坑儒?這實際上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影響這個演變過程的因素非常多。
《中國新聞出版報》:即使秦始皇坑的是術(shù)士還是改變不了其暴力血腥的本質(zhì)。
王立群:秦始皇血腥殘暴是毫無疑問的。即使不是坑儒是坑術(shù)士的話,秦始皇也沒有權(quán)力剝奪460個術(shù)士的生命,而且株連了那么多人。我們經(jīng)常說一個詞叫“國計民生”,我的看法,秦始皇是重國計輕民生的人,為國的事都記得住,如修長城等等都注意到,而民生他則不注意,這是秦始皇這樣專制統(tǒng)治者的最大致命傷,視人命如草芥。因此把坑儒改成坑術(shù)士只是表述更準確,這并沒有改變秦始皇作為封建帝王草菅人命、亂殺無辜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