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的歷史評價 張獻忠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明末朝政混亂,社會動蕩,階級矛盾愈演愈烈,老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因為明朝統(tǒng)治的越發(fā)殘暴,各地貧苦農(nóng)民紛紛揭竿而起,集結(jié)成軍,反抗明朝的統(tǒng)治。歷史上明末起義軍,最有名的當屬張獻忠和李自成兩部。
著名的明末起義首領張獻忠,不僅在史籍上留下赫赫威名,就是在民間傳說中也極為出名。因為各種原因的存在,民間傳說中的張獻忠,往往都是一種惡貫滿盈,殺人如麻的魔鬼形象面世。那么歷史上的張獻忠,真的像故事里說的那樣殺人成魔嗎?歷史上真正的張獻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首先無可否認的是,作為一位聞名后世的起義軍首領,能在亂世中抵抗明朝鎮(zhèn)壓,然后逐步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張獻忠絕對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張獻忠在沒有反叛之時,曾經(jīng)參過軍,雖然不知道到了何種官位,但是僅憑他能讓主帥為其向總軍求情,應該還是有些地位在的。早先的參軍經(jīng)歷,使其具備扎實的軍事基礎。此后張獻忠在各地輾轉(zhuǎn)作戰(zhàn),均取得較多勝利,以至于最后才能脫離原本陣營,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勢力。
不僅如此,張獻忠還極會審時度勢。崇禎十年,明朝兵部尚書、內(nèi)閣大學士楊嗣昌策劃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的圍剿戰(zhàn)略,李自成在陜西遭到幾次失敗,劉國能等也在河南歸順朝廷。不久張獻忠本人也在作戰(zhàn)中失利受傷,考慮到時局困難,張獻忠選擇了暫時性的接受招降。為什么說是暫時性的呢?因為張獻忠雖然表面上接受了招降,但是并不想歸順朝廷。他拒絕接受改編和調(diào)遣,不接受官銜,保持了獨立性。他把四萬人的部隊分布在總部谷城的四郊,分四營,各設一員大將率領。在休整期間,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除此之外,還研究《孫子兵法》,并結(jié)合戰(zhàn)例,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張獻忠同時也是一個極為堅毅剛烈,具有民族節(jié)氣的人。在四川抗擊清朝的時候,清朝曾經(jīng)對其作出過招降,稱”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yōu)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清軍先禮后兵,考慮到了各個方面,但是張獻忠不僅沒有接受招降,反而更加堅定的領兵抗清。雖然張獻忠是農(nóng)民起義軍,但是其高尚不屈服的民族節(jié)氣,值得我們稱贊。
張獻忠在后世的歷史記載中,一直都是一個殺人魔王,特別是他屠川的爭論,更是給他披上了魔鬼的外衣。好似張獻忠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殺人一樣,除了殺人,他一件事沒干。
《客滇述》:”賊兵之樵采者,盡入城中,拆毀房屋以為薪。又發(fā)兵四出,搜各州縣山野,不論老幼男女,逢人便殺;如是半載。八月,獻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宮殿,并焚未盡之民房。凡石柱亭欄,皆毀之;大不能毀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張儀所筑,漢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貫以鐵絙,壯麗甲天下。宮殿之盛,亦不減京師。至是,盡為瓦礫矣。獻忠又令其眾遍收川兵殺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歲以下者僅留一、二。“
張獻忠當然也有著他的歷史功績,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不就是起義反明嗎?為了反抗明朝的殘暴統(tǒng)治,積極響應起義號召,反抗明朝統(tǒng)治。說大點是推動歷史進程,說小點至少也是為民起義。
另外張獻忠在明朝滅亡之后,還堅決反抗清王朝,體現(xiàn)了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不同于李自成死后,其部不成氣候。張獻忠所領導的起義軍,即使在張獻忠去世之后,也一直堅持反清,甚至時間長達二十多年,一直到清朝康熙初年,才徹底被清軍鎮(zhèn)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