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謎 越王勾踐到底有沒有“臥薪嘗膽”?
在歷史長河中,越王勾踐一直被稱作為傳奇人物,一想到越王勾踐,便會想到臥薪嘗膽,這個成語也被流傳至今,一般形容那些能屈能伸的氣概。
相傳,在春秋時期,越過被吳國消滅,越往勾踐成為了吳國的奴隸,吳王夫差為了能夠羞辱勾踐,使其喪失斗志,讓越王勾踐去養(yǎng)馬,勾踐為了能夠記住恥辱,通過“臥薪,嘗膽”兩種方式來激勵自己,最終,越王回到越國,成功消滅吳國,報仇雪恨,從此,越國也因此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但是歷史上是否真的有臥薪嘗膽這件事情呢?作為后人,這些歷史我們無可證實(shí),然而,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一些古代典籍來查看是否擁有此事。
《左傳》和《國語》事比較有名的古代典籍,里面記載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可信的,然而,在這兩本名著中,所提到的越王勾踐的所有事跡當(dāng)中,都沒有記載越王臥薪嘗膽這件事情,所以我們不免對這件事情的是否存在擁有疑惑。在所有的記錄中,談到越王勾踐嘗膽一事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當(dāng)中,然而里面卻沒有臥薪一事?!妒酚洝吩模骸霸酵豕篡`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然而,“臥薪嘗膽”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蘇軾的詩句當(dāng)中,蘇軾曾經(jīng)做過一詞《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中寫道:“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在這里面,蘇軾首創(chuàng)臥薪嘗膽一詞,于是,后人便順理成章的將這個詞語與勾踐聯(lián)系起來。所以,到現(xiàn)在,人們一想到勾踐,便會聯(lián)想臥薪嘗膽,一想到臥薪嘗膽,便會想到越王,殊不知這個有名的詞語是蘇軾創(chuàng)造的,在這里著實(shí)同情蘇軾一把,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語,火了勾踐。
所以從歷史的記載當(dāng)中,司馬遷的記載只寫到了勾踐嘗膽一事,卻沒有臥薪,而臥薪嘗膽一詞由蘇軾所創(chuàng)出,至于歷史上的勾踐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臥薪嘗膽,我們不得而知。歷史就像是小姑娘,打扮起來,總會擦脂抹粉,他的真正面目如何,只有我們親自近距離觀察,然而歷史就是歷史,逝去了就再也無法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