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使朱溫為什么要殺朝中宦官
朱溫起家-參加起義
朱溫(852—912),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早年參加唐末黃巢起義軍,降唐后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建后梁稱帝,改名朱晃,廟號太祖。朱溫于唐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碭山午溝里。“家世為儒,祖信,父誠,皆以教授為業(yè)”。長兄全昱,二兄存,朱溫排行三。幼年喪父,家貧,其母王氏就帶著他們兄弟傭食于蕭縣劉崇家。朱溫長大后與朱存均“勇有力,而溫尤兇悍”?!安皇律鷺I(yè),以雄勇自負(fù),里人多厭之”。
唐乾符四年(877),朱溫與二兄朱存一起參加黃巢起義,轉(zhuǎn)戰(zhàn)嶺南。朱存戰(zhàn)死,朱溫則因功補為隊長。
廣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今陜西西安),建立政權(quán)。朱溫所部屯駐于東渭橋(今長安東北),招降了唐夏州節(jié)度使諸葛爽。中和元年(881)二月,朱溫被任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受命攻占鄧州(今屬河南),俘刺史趙戒,阻扼了由荊襄地區(qū)北攻的唐軍,穩(wěn)定了新建的“大齊”政權(quán)東南面的局勢。六月,朱溫返回長安時,黃巢親自到灞上勞軍。七月,又把朱溫調(diào)到長安西面的興平(今屬陜西),抗擊從邠(今彬縣)、岐(今鳳翔南)、鄜(今富縣)、夏(今靖邊北)等州調(diào)集的唐軍,大獲勝利;又在東渭橋一帶大敗唐將拓跋思恭、李孝昌等軍。中和二年(882),朱溫被任為同州防御使,受命攻占同州(今大荔),成為扼守大齊政權(quán)東部的大將。
叛齊降唐
與同州一河之隔的東岸,便是曾一度歸降黃巢起義軍后又復(fù)叛的唐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駐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王重榮屯兵數(shù)萬與朱溫對壘。朱溫兵寡屢敗,多次向黃巢求援均受阻于知左軍事孟楷而未能送達(dá)黃巢,加上這時黃巢內(nèi)部不穩(wěn)軍勢受挫。投靠朱溫的落第進(jìn)士謝瞳乘機勸他降唐,說:“將軍力戰(zhàn)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內(nèi),此章邯所以背秦而歸楚也?!笔悄昃旁?,朱溫殺監(jiān)軍使嚴(yán)實,與大將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于王重榮。唐僖宗獲悉后大喜過望,立即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并賜名全忠。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jié)度使,要等到唐軍收復(fù)京城后赴任。于是朱溫加緊與各路唐軍圍攻長安。四月,黃巢退出長安,由藍(lán)田關(guān)(今藍(lán)田境)東出,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蔡州節(jié)度使秦宗權(quán)投降,于是進(jìn)圍陳州(今淮陽)。七月,朱溫進(jìn)入汴州。從此,汴州(宣武軍)成為他的大本營。隨后他受命為東北面都招討使援救唐陳州刺史趙犨,猛攻圍困陳州的黃巢軍,大小四十戰(zhàn),擊敗黃鄴、尚讓等部,解了陳州之圍。接著他與唐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克用所率精銳騎兵合勢,先擊黃巢軍于郾城(今屬河南),再擊之于中牟(今中牟東)北面的王滿渡,黃巢軍大將霍存、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等降于朱溫。由于追襲黃巢有功,光啟元年(885)九月,朱溫被加官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封沛郡侯,食邑千戶。半年后,進(jìn)封為沛郡王,后又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滅唐建梁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初,與朱溫關(guān)系密切的宰相崔胤與護(hù)駕都頭孫德昭等殺劉季述,昭宗復(fù)位,改年號為天復(fù),進(jìn)封朱溫為東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溫之手殺宦官,而韓全誨等宦官則以鳳翔(今屬陜西)李茂貞、邠寧(今彬縣、寧縣)王行瑜等為外援。這年十月,崔胤矯詔令朱溫帶兵赴京師,朱溫乘機率兵7萬由河中攻取同州、華州(今華縣),兵臨長安近郊。韓全誨等劫持昭宗到鳳翔投靠李茂貞。朱溫追到鳳翔城下,要求迎還昭宗。韓全誨矯詔令朱溫返鎮(zhèn)。天復(fù)二年,朱溫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圍攻鳳翔,多次擊敗李茂貞。前來救助李茂貞的鄜坊節(jié)度使李周彝也被攔截而歸降朱溫。
控制唐昭宗 誅殺宦官
鳳翔被圍日久,城中食盡,凍餓死者不可勝計。李茂貞無奈,于天復(fù)三年(903)正月殺韓全誨等20人,與朱溫議和。朱溫挾昭宗回長安,昭宗從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對朱溫說:“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币虼怂麑χ鞙匚菑摹2痪?,朱溫殺第五可范等宦官700多人。唐代中期以來長期專權(quán)的宦官勢力受到了徹底的打擊。朱溫則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jié)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jìn)爵為梁王,并加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頭銜和御制《楊柳詞》5首。
然而朱溫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為諸道兵馬副元帥之前商量正元帥的人選時,“崔胤請以輝王祚為之。上曰:‘濮王長’。胤承全忠密旨利祚沖幼,固請之。己卯,以祚為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904)正月,朱溫再次表請遷都洛陽(今屬河南),當(dāng)昭宗“車駕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上泣謂曰:‘勿呼萬歲,朕不復(fù)為汝主矣!’”又對他的侍臣說:“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溫把昭宗左右的小黃門、打毬供奉、內(nèi)園小兒等200余人全部縊殺而代之以他選來的形貌大小相似的親信?!罢炎诔醪荒鼙?,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建梁稱帝
遷都洛陽后,朱溫仍擔(dān)心38歲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貞、李克用等東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蔣玄暉等殺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歲的李璠為帝,是為昭宣帝。為了推卸罪責(zé),他在事前帶兵離開洛陽到河中前線去討伐新附于李茂貞的楊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陽演了一出戲:“朱全忠聞朱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自投于地曰:‘奴輩負(fù)我,令我受惡名于萬代!’癸巳,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流涕。又見帝自陳非己志?!彪S后,他殺朱友恭和氏叔琮以滅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溫又殺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六月,殺裴樞、獨孤?lián)p等朝臣30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縣東)白馬驛附近的黃河,說是要讓這些自詡為“清流”的官員成為“濁流”。
朱溫迫不及待地要廢唐稱帝,令唐宰相柳璨、樞密使蔣玄暉等加緊籌劃。柳、蔣一則認(rèn)為“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后受禪,當(dāng)次第行之”。再則認(rèn)為“晉、燕、岐、蜀,皆吾勍敵,王遽受禪,彼心未服,不可不曲盡義理,然后取之”。因而建議朱溫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溫為相國,總百揆,并進(jìn)封魏王,以宣武等21道為魏國,兼?zhèn)渚佩a之命。這本是柳璨等為朱溫正式稱帝鋪設(shè)的一塊跳板,可是朱溫認(rèn)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時日以待變,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殺蔣玄暉、柳璨等人,進(jìn)一步加快了奪權(quán)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溫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jìn)之后,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廟號太祖。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17歲的昭宣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二月,將其殺害。
朱溫之死
朱溫在位六年,連年征戰(zhàn)。稱帝伊始,為了減輕其他割據(jù)政權(quán)的壓力,封馬殷為楚王,以穩(wěn)定兩湖地區(qū);封錢镠為吳越王來牽制淮南的楊渥。次年封劉守文為大彭王、劉守光為河間郡王(后又進(jìn)封為燕王),牽制河?xùn)|李克用。然而,反梁的勢力依然相當(dāng)強大。他們是唐朝所封諸王:岐王李茂貞這時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現(xiàn),仍用天復(fù)年號,開府置官,致書各地,聲言討伐朱梁;蜀王王建則在成都稱帝,公開另立旗號,稱霸一方;吳王楊行密已死,其子楊渥繼立,內(nèi)部雖多變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晉王李克用更是反梁勢力的核心,事實上成為各路反梁勢力的盟主。朱溫也深察這一局面,以李克用為最主要的對手。因此,重大的戰(zhàn)事即在梁晉之間展開。
乾化二年(912)二月,朱溫再次進(jìn)攻鎮(zhèn)、定二州,號稱50萬。命楊師厚等圍棗強(今棗強東),賀德倫等圍蓨縣(今景縣)。楊師厚晝夜急攻,棗強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數(shù)被殺,流血盈城。朱溫自己所率部隊竟出乎意料地被晉軍數(shù)百騎兵突襲而狼狽逃竄,損失無數(shù),扶病回到洛陽。病死之前他感嘆道:“我經(jīng)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復(fù)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朱溫的濫殺是歷史上罕見的。其一是濫殺戰(zhàn)俘。例如唐乾寧二年(895)十一月,朱溫在鉅野(今山東巨野)之南大敗朱瑄部萬余人,殺戮將盡,俘虜3000余人。傍晚打掃戰(zhàn)場時,忽然狂風(fēng)暴起,沙塵沸涌。朱溫竟借故胡說:“此乃殺人未足耳!”下令把俘虜全部殺死。又如天復(fù)三年五月,朱友寧攻青州博昌縣(今博興)月余未下,朱溫大怒,“遣劉捍督戰(zhàn)。友寧乃下俘民眾十余萬,各領(lǐng)負(fù)木石,牽牛驢,于城南為土山。
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之,冤枉之聲,聞數(shù)十里。俄而城陷,盡屠其邑人,清河為之不流”。其二是濫殺部屬。朱溫用法嚴(yán)峻殘酷,戰(zhàn)場上將校戰(zhàn)死,所部士兵生還即全部斬首,叫做“跋隊斬”。他用這種野蠻的辦法來提高戰(zhàn)斗力,因此一旦主將戰(zhàn)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歸。朱溫就命軍士都文刺其面以記軍號,軍士或思鄉(xiāng)里逃去,關(guān)津輒執(zhí)之送所屬,無不死者。其三是濫殺士人。天祐二年六月,朱溫“嘗與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柳宜為車轂?!娔獞?yīng)。有游客數(shù)人起應(yīng)曰:‘宜為車轂?!也粎柭曉唬骸畷吅庙樋谕嫒?,皆此類也!車轂需用夾榆,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shù)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p>
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異”,“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蛞殉鰩?,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張氏病死后,朱溫開始“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乾化二年,“太祖兵敗蓨縣,道病,還洛,幸全義會節(jié)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為張全義苦苦勸止。至于朱溫的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丑聞!養(yǎng)子“朱友文婦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后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夕侍帝側(cè),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wèi)侍從及其親信韓勍所部牙兵發(fā)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guān)入”,“友珪仆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于寢殿”。這樣,朱溫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親子友珪所害,終年61歲。
朱溫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歷年最長的一個朝代,存在了17個年頭,于923年被后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