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彬 東京審判親歷者曾親自說服溥儀作證
1921年出生的高文彬現(xiàn)已94歲高齡,他曾是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的教授,擔任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方翻譯,是目前中國國內(nèi)唯一健在的參加過東京審判的中國代表團成員。作為東京審判的親歷者,他和其他中國代表一起,歷經(jīng)艱辛,親手把日本戰(zhàn)犯送上了審判臺。
朱耀斌是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的黨委書記,他向記者娓娓道來與高老先生的過往交流,為記者勾勒出高文彬生動的形象?!案呃舷壬莻€平易近人、樂觀豁達的人。他是民國時期、舊大學體制下的人才,參與過重大歷史事件東京審判。”
攜帶幾箱資料遠赴異國
1946年5月3日,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同盟國,在日本東京開設由美、中、英、蘇等11國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軍國主義統(tǒng)治集團。這場歷時924天的審判,因其案情龐大、復雜及證人、證據(jù)之多,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guī)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
因東京審判的需要,當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檢察官向哲浚到上海招募英語翻譯,高文彬經(jīng)東吳大學教授劉世芳的推薦參加了測試,并被錄取,自此與東京審判結(jié)緣。
高文彬遠赴異國,隨身攜帶幾大箱有關(guān)南京大屠殺的中文資料,作為遠東國際法庭審判時的證據(jù)。法庭上全部使用英語,擺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務是大量的翻譯工作和整理文檔,高文彬通宵達旦完成了任務。
中方代表在審判環(huán)節(jié)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一個接著一個。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起訴、舉證、辯論、審訊和量刑,17位中國代表最后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將日本戰(zhàn)犯的罪行起算期由之前公認的1937年的“七·七”事變提至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他們再三堅持,進入已被封閉的日本內(nèi)閣和日本陸軍省檔案庫,尋找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罪證;他們甚至說服了末代皇帝溥儀出庭作證。
當時,“九一八事變”的主謀——被稱為“關(guān)東軍之膽”的板垣征四郎,公然宣稱自己無罪,甚至叫囂“要與檢察方大戰(zhàn)三百回合”。
直到1946年8月16日,一個中國證人被帶入法庭,板垣才突然變了臉色。一位瘦高的中國中年男子步入法庭,緩緩地走向證人臺。與別的證人不同的是,其他人都只有一名憲兵護送,他身后卻站著兩名法庭憲兵和一位蘇聯(lián)軍官?!拔疑诒本?,名字叫愛新覺羅·溥儀?!痹谧C人席上坐定,這位中國男子用標準的北京口音作了自我介紹。
板垣征四郎等人最終因溥儀等證人的證言,被繩之以法。
把甲級戰(zhàn)犯送上審判臺
在參與東京審判中,正當所有人都疲于尋找日本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罪證時,高文彬偶然在《東京日日新聞》的一堆舊報紙資料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攝于1937年的新聞圖片?!皥笊峡侵@兩人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誰砍掉中國人頭顱數(shù)量最多的消息。這種慘絕人寰的殺戮‘競賽’,被當時的日本政府當作一種榮譽大肆宣揚?!备呶谋蛘f,這份報紙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他立即將這份報紙復印了3份,一份留在檢察處辦公室,另兩份寄給南京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作為中方向盟軍總部提出抓捕兩人的證據(jù)。因為證據(jù)確鑿,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經(jīng)法庭審判,在南京雨花臺刑場被執(zhí)行槍決。
最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判全體日本戰(zhàn)犯有罪,并判決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zhàn)犯絞刑。1948年11月4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布判決。判決書開頭寫道:“侵略是人類最大的罪行,是一切戰(zhàn)爭罪行的總和與根源。”判決書整整宣讀了7天。
正如當年擔任東京審判的中國法官梅汝璈先生生前在日記中所言:“我無意去做一個復仇主義者,但是如果我們忘記歷史,那一定會招來更大的災難?!敝两?,94歲高齡的高文彬,還在參與東京審判相關(guān)史料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