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與小白菜始末 晚清被當(dāng)作權(quán)力博弈的冤案
冤案的形成有很多的原因,特別是在中國的古代,一樁案件的定性可能會更復(fù)雜,背后牽扯的更多。比如,晚清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光緒元年也就是1875年的10月18日,此時大清國的實際執(zhí)政者慈禧老佛爺收到了一份彈劾奏折,執(zhí)政多年的她敏銳的感覺到,可以利用這個案子里提到的案子來奪回她想要的東西。這個案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已經(jīng)被定性成“通奸謀夫”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這件原本平常的風(fēng)化案最終像滾雪球一般,牽扯了十幾位朝廷命官,甚至演變成了朝廷里黨派斗爭的劇目。
同治十二年十月九日,在豆腐店幫伙的葛品連因身體不適回家,途中數(shù)次嘔吐。早飯也未吃,便在糕點店買了粉團吃。到了家門口,還嘔吐不止。到家后就躺到了床上,他自以為又得了流火疾,便要妻子小白菜去買桂圓和東洋參煎服。葛品連服用后并未見好,病情反而更為沉重,延至申時,葛品連便死了。葛品連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尸體的口、鼻內(nèi)竟流出血水。葛品連的義母馮許氏見后懷疑葛品連是中毒而死,便與其母沈喻氏等眾親友商議,請求官府前來驗尸,以驗明葛品連是否中毒致死。如系中毒而死,則請查根究底。此事告知了地保王林,當(dāng)晚便請人寫好了呈詞。次日一大早,在地保王林的陪伴下,沈喻氏便向縣衙提交了要求驗尸的呈詞。葛家人估計想不到,這一報案成了多少人的噩夢。沈喻氏懷疑投毒的人就是自己的兒媳小白菜。小白菜本名畢生姑,乳名阿生,小楊乃武15歲,其父畢承祥,后來一些文藝作品中稱其為畢秀姑。據(jù)說她非常喜歡穿白衣綠裙,因此被稱為小白菜。在她八歲時隨母再嫁到余杭縣城,其母嫁給喻敬天為妻,小白菜稱喻為繼父。小白菜與葛品連是鄰居。葛品連之父葛奉來,早年死亡。葛品連之母也是帶子再嫁給沈體仁為妻,沈體仁則是葛品連的繼父。小白菜11歲時,經(jīng)其母喻王氏與葛品連之母沈喻氏訂明,將小白菜嫁給葛品連為妻。葛品連成年后由繼父將其薦至豆腐店當(dāng)伙計。小白菜16歲時,葛品連便想將小白菜娶過門。小白菜與葛品連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成親,小白菜即為葛畢氏。
時任余杭知縣是剛剛到任不久的河北鹽山縣人劉錫彤,時已年近七十,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本會在余杭知縣的位置上結(jié)束他的仕途。劉錫彤接下呈詞,正準(zhǔn)備與仵作沈祥及門丁沈彩泉等前去勘驗,恰好生員陳竹山來衙為劉知縣診病。陳竹山與劉錫彤關(guān)系密切,常來常往。于是一邊診病一邊就談起了即將去勘驗的事。陳竹山得知是為葛品連驗明死因,就把他在走街串巷時所聽說的有關(guān)楊乃武和小白菜之間的“羊吃白菜”傳聞告知了劉錫彤,還說,街坊鄰居都認為葛品連之死是楊乃武和小白菜因奸謀毒所致。
楊乃武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生于浙江省余杭縣城內(nèi)(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余杭鎮(zhèn))一個小康之家,自幼勤奮好學(xué),為人正直,同治十二年考中癸酉科鄉(xiāng)試舉人。楊乃武結(jié)過三次婚,首為吳氏,次為大楊詹氏,后死于難產(chǎn)。繼娶小楊詹氏,即案發(fā)時之妻,后直至終老。為什么好好的舉人卻跟一個“有夫之婦”關(guān)聯(lián)上了呢?
在小白菜與葛品連成親之后,曾在楊乃武家里租住過一段時間,每月租金800文,楊乃武和小白菜就在同一樓房內(nèi)居住。葛品連仍在豆腐店幫伙,由于早上起得很早,有時晚上就宿在店中。小白菜一人在家,閑來無事,經(jīng)常去楊乃武家中走走,有時楊家人就會叫她一起同桌吃飯。一來二去,兩家人的關(guān)系就熟悉了起來。小白菜十分仰慕楊乃武的才學(xué),經(jīng)常會請他教自己讀書寫字,楊乃武也沒有拒絕,因此就會經(jīng)??匆妰蓚€人在一起誦經(jīng)讀書。日子一長,在鄰里之間就傳出了一個“羊吃白菜”的傳聞,暗指他們二人之間有了私情。小白菜夫婦在楊乃武處住了一年以后,楊乃武提出要求把房租增至每月1000文。小白菜夫婦覺得難以承受,就另行租了太平巷王心培隔壁的房子居住。
這段傳聞被劉錫彤聽取后簡直是眼前一亮,這是因為他跟楊乃武之間還有說不清的過節(jié)。在此之前,劉錫彤曾經(jīng)做過一任余杭知縣,但任期未滿就被罷了官,而被罷官的原因就是楊乃武向上檢舉他“私增稅賦,貪污成性”。因此劉錫彤對楊乃武簡直是恨得咬牙切齒。
帶著報復(fù)楊乃武的心態(tài),劉錫彤帶著仵作趕緊去了現(xiàn)場。仵作沈祥驗得葛品連尸身仰面作淡青色,口、鼻內(nèi)有淡血水流出,身上起有大泡十余個。但用銀針刺探喉部卻呈青黑色,擦之不去,不似是砒毒之征,心下疑惑。于是只是向知縣稟報說是服毒身死,卻未報何毒致死。劉錫彤也也不問,因為他只要聽到“服毒”兩個字,加上之前“羊吃白菜”的傳聞,他在心里已經(jīng)對這個案子下了定義:通奸謀夫。隨后當(dāng)即將小白菜叫來訊問,叫她交代如何毒死葛品連,小白菜答“不知”并且大呼冤枉,劉錫彤并不理睬,下令小白菜帶回縣衙審問。
回到縣衙之后,劉錫彤立即開堂審案,但是審了一個下午都沒有結(jié)果,小白菜堅決否認毒害葛品連,于是劉錫彤便改變戰(zhàn)略,決定先審?fù)?。然而,小白菜只是承認自己與楊乃武僅僅是房東與租客的關(guān)系,楊乃武與葛品連的死更加不可能有關(guān)系。于是劉錫彤把心一橫,決定對小白菜開始用刑。根據(jù)《大清會典事例》的規(guī)定,用于刑罰的法定刑具有三種:背板、夾棍和拶指,其中用于女性犯人的是背板和拶指兩種。背板就是竹制或者木制的板子擊打臀部,拶指則是專門用來夾手指的。即使是這種法律規(guī)定之內(nèi)的刑訊手段,也不能是一個弱女子可以承受得了的。小白菜在大堂上幾次昏死過去,最終熬不過酷刑招了,作了與楊乃武系因奸情而謀害親夫葛品連致死的供述。
小白菜作完口供后,已是次日凌晨三更,但劉錫彤此時卻沒有半分睡意,他想著一鼓作氣把案子審?fù)辏⒓磁梢煌跣諘k并帶民壯阮德等前往抓捕楊乃武。阮德和書辦將楊乃武強行帶到縣衙。楊乃武半夜三更平白無故被強行帶至縣衙,窩了一肚子的火。當(dāng)知縣訊問時,他聽的是目瞪口呆,這簡直荒謬,他也絕不會認下著“欲加之罪”。劉錫彤拿出了小白菜的口供,氣得楊乃武渾身哆嗦,不但否認與小白菜因奸謀毒之事,還以粗暴的態(tài)度頂撞劉錫彤,怒斥他憑空捏造,這使劉錫彤大為惱火,恨從中來的他想對楊乃武也用刑,但此時楊乃武有舉人身份,系天子門生,不能用刑。這讓劉錫彤一時沒了辦法,只好將楊乃武暫時押入大牢。次日,拿著小白菜的供詞便呈報杭州知府,要求革去楊乃武的舉人身份。杭州知府陳魯又通過浙江巡撫楊昌浚向朝廷具題。同治皇帝在楊昌浚的具題上親批:“楊乃武著革去舉人,其因謀死本夫情由,著該撫審擬?!?/p>
楊乃武得知小白菜的供認說是初五交給其砒霜。于是,托人要求岳母本家親友為其作證,證明其初五日在南鄉(xiāng)除靈立繼,初六日才回余杭城內(nèi)。意在否定小白菜供認的初五日交砒霜的事實。但在葛品連死后第十天,即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劉錫彤將楊乃武和小白菜及全案卷宗解至杭州府時,楊恭治、吳玉琨、詹善政等人為楊乃武所作的初六日才回余杭城內(nèi)的公稟卻被劉錫彤壓下了,沒有隨卷宗上呈杭州知府。有了“革去舉人”御批之后的陳魯毫無顧忌的對楊乃武用刑,最終,楊乃武熬刑不過,只得承認與小白菜因奸謀毒之事。當(dāng)陳魯追問砒霜來源時,楊乃武便編造了從杭州辦完中舉手續(xù)回余杭的途中,在本已熟識的倉前鎮(zhèn)愛仁堂藥店“錢寶生”處以毒鼠為名購得的。陳魯?shù)玫竭@一口供,以為案情已經(jīng)大白,便叫劉錫彤將錢寶生的證詞取來。
拿到了楊乃武和小白菜兩個人的供詞之后,認為鐵證如山,可以定罪判刑。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杭州知府陳魯作出判決,以因奸謀殺親夫罪處小白菜凌遲之刑,以授意謀害他人親夫處楊乃武斬立決。按照清朝的制度,死刑案件需要逐級審理,以免冤漏。像楊乃武小白菜這種發(fā)生在余杭的案子,除了要上交知府審理外,還要上交到浙江按察使司來核準(zhǔn)。按察使司是清朝掌管全省刑獄的衙門,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最高人民法院,浙江按察使司審核后,再由巡撫上報給朝廷。浙江按察使蒯賀蓀,開始覺得案有可疑。因為楊乃武乃是個舉人,他自己也是個舉人。他不太相信一個舉人會為一個女子而拋棄自己的前程不說,還得賠上自己的性命。于是,他找來劉錫彤,詢及本案的經(jīng)過情況,是否有不正常的情況。這劉錫彤向按察使拍胸脯保證,說此案鐵證如山,絕無冤屈。蒯賀蓀見此,也就放心了。遂將案件按照杭州知府的意見上報浙江巡撫楊昌浚。在此期間,楊乃武在獄中,書寫了關(guān)于自己是被屈打成招的申訴材料,由其妻小楊詹氏即詹彩鳳向杭州各衙門申訴,但沒有引起浙江巡撫及臬司等地方官員的重視。
在同治二十年的十二月二十日,此案第一次結(jié)案。此時距離楊乃武小白菜被收押剛剛過去了兩個多月,浙江巡撫將此案上報了朝廷,只等朝廷批復(fù)之后就對二人執(zhí)行死刑。楊乃武的家人此時并沒有放棄,決定進京上告,但因為沒有經(jīng)驗和門路,都察院在接到訴告后,認為楊家人違反律制越級上告,決定不予受理。不過都察院作為最高監(jiān)察機關(guān),也不是毫無作為,他還是下了一紙公文給浙江巡撫,要他重新復(fù)審此案。在那個時候,楊乃武與小白菜這種“通奸謀夫”的案子違背了最基本的三綱五常,屬于人倫大案,在當(dāng)時處罰極重。不僅當(dāng)事人收到極刑,就連所在州縣都要受到牽連加重賦稅,最嚴重的連所在縣城的城樓都要削掉幾尺。浙江巡撫并不愿意沾手這種案子,于是又將它交由杭州府審理,案子到了始作俑者的手里,自然是毫無結(jié)果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已經(jīng)成了“鐵案”,幾乎沒有可能翻案。
然而,此時的楊家人又遇到了一個轉(zhuǎn)機。在中國古代的官場上,有兩種很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一個是同鄉(xiāng),一個是同年。同鄉(xiāng)就是來自同一州縣,同年則更為親密即同年參加科舉考試。失去了舉人身份的楊乃武還有“同年”的關(guān)系網(wǎng),恰恰是這個關(guān)系網(wǎng),把楊乃武與當(dāng)時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拉上了關(guān)系,為楊乃武的翻案提供了最后一線希望。楊乃武案發(fā)時,胡雪巖正在杭州籌辦胡慶余堂中藥店,他有一個幕友名叫吳以同,剛好與楊乃武是同科的舉人,他與楊乃武相交頗深,覺得此案必有冤案。他將楊乃武的情況說給胡雪巖聽,急公好義的胡雪巖打算出手相助。剛好此時,胡雪巖為丁憂期滿回京述職的浙江籍官員夏同善餞行,他有意讓吳以同作陪,在席間趁機說了楊乃武一案的經(jīng)過,夏同善大為震驚,當(dāng)即答應(yīng)會鼎力相助。
同治十三年七月,楊乃武之妻詹彩鳳隨帶其娘家?guī)凸ひκ糠?,攜帶楊乃武的呈控材料去北京,向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遞交了這一材料。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將楊乃武的申訴情況上奏皇上,擺在了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的案頭。當(dāng)然此時的慈禧對此事并沒有很是在意,只是簡單的下了諭旨,將此案交浙江巡撫楊昌浚督同臬司親提嚴訊。而這個楊昌浚文化水平并不高,官做得也不怎么樣,楊乃武家里人這樣反反復(fù)復(fù)的鬧,他也早就心里厭煩了。但慈禧下了旨總不能不辦,于是為了表示公正,他還特地招來了一些與此案毫不相干的官員重申此案。
楊昌浚并未親提嚴訊,而是將此案交給剛到任的湖州知府錫光以及紹興知府龔嘉俊、富陽知縣許嘉德、黃巖知縣陳寶善共同審理此案。湖州知府錫光參與幾次審理后,即找了個借口不再參與審理,不知原因何在。后來主要由龔太守審理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見換了主審官,便滿懷希望的開始翻供,訴說著自己的冤屈,可是就在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同治皇帝駕崩了。這一來,就沒人再搭理這樁案件,就被一拖再拖了。
胡雪巖1875年正月,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即位。原本新皇帝的即位照例可以大赦天下,但楊乃武與小白菜因?qū)彾唇Y(jié),且案情重大,悖逆人倫,因而不在特赦之列。但此時這個單純的刑事案件已經(jīng)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就在老佛爺忙著新皇登基,垂簾聽政,都快忘記這個“風(fēng)化案”的時候,又一封為楊乃武小白菜翻案的奏折被遞了上來。與之前不同的是,在這封奏折上矛頭直至浙江巡撫楊昌浚,奏折中請求彈劾楊昌浚。因為慈禧下令重審的時候,剛好是皇位交替這樣的敏感時期,浙江巡撫楊昌浚等人覺得不會有人在此時關(guān)注一個小小的案子,于是便堂而皇之的拖延起來。然而對于一直都在關(guān)注此案的夏同善來說,楊昌浚等人拖延的態(tài)度讓他無法接受甚至覺得憤怒。夏同善于是多方進行游說,終于說動了以為浙江籍的御史給慈禧上了一份彈劾的奏折,大意是指浙江巡撫楊昌浚有意拖延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屬于心懷不軌,想欺君罔上。因為楊乃武所在的浙江省是科舉大省,在清朝的進士里面浙江人占了很大比重,當(dāng)時如中了進士有兩條路,一是外放地方當(dāng)官,另一種是入翰林院做京官。如此一來,京官之中,浙江人的勢力非常大,夏同善就是利用這樣的現(xiàn)狀,甚至聯(lián)系起來一個龐大的同鄉(xiāng)加同年的力量。
回過頭來,審理此案的關(guān)鍵人物浙江巡撫楊昌浚卻是個湖南人。楊乃武身為舉人竟然遭遇了這樣的冤案,這使得幾乎所有的浙江籍官員都很同情楊乃武,也對楊昌浚感到憤怒。這個案子發(fā)酵成了關(guān)乎浙江人官員臉面的案子,彈劾的奏章一遞上去,在京的很多京官群起響應(yīng),逼得楊昌浚不得不上書自辯。慈禧為了平息憤怒,決定命新任的浙江學(xué)政胡瑞瀾位欽差大臣復(fù)審,全權(quán)處理此案。胡官居學(xué)政,雖通學(xué)術(shù),卻不諳刑名,難以勝任,且是楊昌浚手底下的官,上任后,受到楊昌浚的各種“勸說”和利誘。也未能推翻原判。慈禧這樣做,有種說法是為了能省錢,就近指派即將去浙江上任的胡潤瀾,就可節(jié)省親差大臣的一筆不小的出京費用??梢?,慈禧并沒有因為這件案子的發(fā)酵而重視起來。
此時的楊乃武聽說欽差大臣竟然是胡潤瀾時,百感交集。他在獄中絕望的寫下一副對聯(lián):舉人變犯人斯文掃地,學(xué)臺充邢臺乃武歸天。
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又一封奏折被遞到了慈禧的手上,這封奏折來自戶部給事中邊寶泉,揭發(fā)了胡潤瀾與楊昌浚素來較好,胡瑞瀾辦理此案時,“外示嚴厲中存偏袒,有官官相護的嫌疑?!彼瑫r指出,胡潤瀾本身是學(xué)政官,沒有辦理過刑事案件,所以抓不住重點。其次,胡潤瀾是浙江學(xué)政,他的考評升遷都是巡撫楊昌浚說的算的。因此希望表示公正,此案能交由刑部從頭審理。此時距離胡瑞瀾的結(jié)案報告提交給朝廷剛剛過去十五天。
此時這個案子發(fā)展到如今,已經(jīng)與當(dāng)事人的冤屈沒有太大關(guān)系了,儼然成為官場上的幫派斗爭,為了增加自己這邊的勝算,夏同善找到了一個很有力的幫手,此人就是時任刑部侍郎的翁同龢。當(dāng)這個案子再一次出現(xiàn)在慈禧太后的案頭時,慈禧已經(jīng)很明白了,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不是簡簡單單的風(fēng)化案,已經(jīng)是涉及到浙江官場的彈劾案。老佛爺此時已經(jīng)有了自己另外的考量,這個案子可以解決她的一個心腹大患——湘軍。
湘軍在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后,就牢牢地控制著江浙一帶,成為了慈禧的心腹大患。江浙作為賦稅重地,朝廷絕不會容許湘軍繼續(xù)一方做大。慈禧曾經(jīng)想過通過替換兩江總督的方式奪曾國藩的權(quán),但沒想到,同治九年七月,她欽點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南京光天化日之下遇刺,也就是著名的“刺馬案”。這讓慈禧的計劃落了空,也讓她身為惱火,盡管不久之后曾國藩去世,但江浙地方權(quán)力仍然長期把握在湘軍一系手中。即便是慈禧的懿旨有時候也往往力所不能及。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中的主審官楊昌浚,恰恰是湘軍在江浙的代表人物。此案涉及的大小官員幾乎都是湘軍的人。想要翻案,其實就等于跟湘軍過不去。
曾國藩慈禧此時的考量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當(dāng)時的清朝依然內(nèi)憂外患,因此還要依靠湘軍來平定戰(zhàn)亂,如果將此案交由刑部,湘軍的人一定會覺得朝廷在針對他們。另一方面,假如此時真是冤案,就可以借此從湘軍手里奪回江浙的權(quán)力,鞏固她的中央集權(quán)。這時的慈禧內(nèi)心無比糾結(jié),在慎之又慎左右權(quán)衡之后,覺得還沒到跟湘軍撕破臉的時候,并沒有同意復(fù)審。但她同時同意了將此案的案卷交給刑部看看是否有可疑之處,標(biāo)出之后再交給胡潤瀾進一步查明詳情。
在刑部接到案卷后不久,夏同善召集了在京任職的浙江官員為楊乃武翻案,在他們看來,如果楊乃武的案子不能昭雪,整個浙江官員都將很有沒有面子。在夏同善的召集下,十八位浙江籍官員聯(lián)名寫了一封呈詞,要求朝廷將此案交給刑部審理并昭示天下,“以示釋群疑”,“此案如不平反,則浙江將無藝人肯讀書上進矣?!贝褥杏X到,此時正是教訓(xùn)湘軍的良機,于是當(dāng)即同意將此案交由刑部審理。
刑部接下此案后,便調(diào)集本案的有關(guān)證人及楊乃武和小白菜進京。由于當(dāng)時本案的主要證人錢坦已死,刑部也無法依據(jù)證人的證詞和人犯的口供定案。雖然在審理時發(fā)現(xiàn)楊乃武和小白菜都受過酷刑,與楊昌浚具題、胡瑞瀾上奏中所說的并無刑訊一節(jié)顯有不符,且楊乃武和小白菜也都推翻了原先因奸謀毒的供述,但刑部認為僅憑這些也難以定案。在審問進京人證的過程中,刑部官員發(fā)現(xiàn)余杭縣令劉錫彤所勘驗的葛品連中毒身死的尸體勘驗結(jié)論值得懷疑。于是經(jīng)請得旨意,將葛品連的尸棺運至北京,重新勘驗葛品連的死因。光緒二年十二月九日,刑部在北京海會寺開棺驗尸。由于此案影響很大,所以前來觀看開棺驗尸的人非常多。經(jīng)當(dāng)時京城最有名望的仵作荀義、連順喝報,驗得葛品連周身大小骨殖均呈黃白色,確屬無毒因病而死。在場的劉錫彤以及原驗仵作沈祥也都不得不認可了這一鑒定結(jié)論,此時審案現(xiàn)場歡聲雷動。刑部官員還訊問劉錫彤、沈祥原驗情況,兩人承認,原驗時,試毒銀針并未按要求用皂角水反復(fù)擦洗,不符合朝廷規(guī)定的檢驗要求;沈祥向劉錫彤只報服毒而死,卻未報何毒致死,等等。據(jù)此可見,楊乃武和小白菜確系冤枉。他們原來所作“因奸謀毒”的有罪供述顯然均為虛假。
幾天之后所有的涉案人員都被帶進了刑部大堂重新審理,案情的始末經(jīng)過也就一點點的水落石出。歷時三年,經(jīng)過七神七次誤判的疑案至此終于大白于天下。在牢中遭受了三年折磨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感覺的終于可以沉冤得雪,但此時他們的命運已經(jīng)與本身冤屈無關(guān)了,這些都掌握在幾股強大的勢力手中。
案子到了結(jié)案階段才真正是到了高潮,此后這個案子的發(fā)展就已經(jīng)跟這兩個人毫無關(guān)聯(lián)了。隨著案情的明朗,朝中幾大黨派勢力的爭斗就愈發(fā)公開化了,這個案子已經(jīng)徹底成為老佛爺手中平衡權(quán)力的棋子,也成了黨派斗爭的場地。以翁同龢、夏同善為首的“朝議派”都是浙江江蘇人,主張對浙江承審官員嚴懲不貸以正視聽,他們大多是在京任職的文臣諫官。以湖南湖北大臣為首的“實力派”大多掌握地方實權(quán),主張刑部的審驗不足為憑,應(yīng)該維持楊昌浚等人的原判?!皩嵙ε伞边@邊的為首人物并不是兩湖官員,而是作為地方大佬的代表人物貴州平遠人,時任四川總督的丁寶楨,他認為刑部辦案糊涂,葛品連已經(jīng)被埋在地下三年,身上當(dāng)然驗不出毒。
慈禧太后清楚,現(xiàn)在她誰都不能偏袒,于是只能將此事繼續(xù)拖延下去。然而就在此時,又上來了一封奏折,來自于朝議派的都察院御史王昕,奏折中語氣尖銳,對于楊昌浚、胡潤瀾等人他用了這樣的詞語,“羅織無辜,鍛煉成獄”。更為關(guān)鍵的一句話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皇上沖齡踐祚,大政未及親裁?!边@個意思就是說,楊昌浚、胡潤瀾等人的膽大妄為歸結(jié)為欺負慈禧和慈安孤兒寡母。這兩句話說道了慈禧的心坎上,決定要拿這件事好好地敲打敲打湘軍了。
慈禧光緒三年二月十六日,革去了劉錫彤知縣之職。其他相關(guān)審理官員也各自因?qū)徖聿焕馐芴幜P。楊昌浚、胡瑞瀾、陳魯?shù)冉员桓锫?,劉錫彤則被從重處罰,發(fā)往黑龍江效力贖罪,且不準(zhǔn)收贖。沈祥被判杖八十并徒刑二年,沈彩泉被判杖一百并流二千里。至此20多個紅頂子落地,所有經(jīng)手過此案的浙江官員幾乎無一幸免。楊乃武、小白菜冤屈被洗刷,卻仍然有罪,兩人雖無通奸,但楊乃武卻有同食教經(jīng),不知避嫌,并且在伸冤訴狀中誣陷旁人以脫罪,被處杖一百,被革除的舉人身份也不予恢復(fù)。小白菜也因誦經(jīng)讀詩,不守婦道招致物議,被處杖八十。光緒三年二月底,北京城寒風(fēng)凜冽,身心都備受折磨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終于走出了大牢重獲自由。楊乃武此時已經(jīng)被官司拖累的傾家蕩產(chǎn),小白菜也成了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楊乃武回到余杭后,曾去上?!渡陥蟆纷鲞^事,不久仍回余杭,以種桑養(yǎng)蠶度日。于民國三年(1914年)病故,享年74歲。小白菜回到余杭后,終因親友無故,衣食無著,真的入庵做了尼姑,法名慧定。小白菜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圓寂,享年75歲。
老佛爺?shù)倪@次翻案卻并不是想“依法治國”,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兩個名字對于慈禧來說,只不過是翻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冤案,得了名聲,還順手收拾了一直的眼中釘湘軍,從他們手里那回了浙江一省的實際權(quán)力,他們兩個人僅僅是老佛爺手中爭取權(quán)力的棋子,僅此而已。悲劇的是,在那個時代,當(dāng)權(quán)力大于法理的時候,法律就成了當(dāng)權(quán)者拿在手中為了奪權(quán)而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