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的奮斗史 如何從棄子走向人生巔峰?
從趙云第一次出現(xiàn)在劉備眼前,劉備就生生地喜愛上了這位猛將。
當時作為公孫瓚部將的趙云,在一個跟隨劉備前往支援田楷抵抗袁紹的機會中,從此跟隨了劉備。
演義中將這一段描繪得互相惺惺相惜,還有過在此之前的相遇,劉備是"多有不忍",趙云也是"戀戀不舍"。
總之,就是為了描述趙云和劉備有多么的天作之合。
也看得出來,當時趙云是非常愿意跟隨劉備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顯出他在公孫瓚處沒有受到重用,說不定公孫瓚本身也已經將趙云贈予劉備了。
抓住機會,長阪上位
隨后《三國志》的記錄中,趙云就消失了,接著就有了長阪坡的記錄。
當時劉備棄妻子南走,同時也留下了保護他妻兒的趙云。
這時我們可以這么這認,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必然是攜帶最親近的隨從逃命。而妻兒與趙云,說得難聽些就是被放棄的一群人。
從這一點我們簡單做個推斷,趙云并不是劉備最核心的集團成員。必要時,他還是那顆被放棄的棋子。
有人會說,這劉備至少連最親的妻兒都扔下了,可能是當時形勢所迫吧。但劉備是那種"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雄才,甚至他比曹操更勝任奸雄一詞。對于他來說,知道什么時候要放棄什么。
從此時來看,趙云更多擔任的是護衛(wèi)保鏢之類的工作,與很多學者所說的類似。
但此時的趙云可能只是劉備家屬的護衛(wèi)。
換言之,很多人說的劉備真正的近衛(wèi)軍統(tǒng)領,是陳到這一點從另一面印證了趙云在劉備軍團的早期地位其實并不怎么樣。
可機會是給到有準備的人的,趙云也是。
長阪坡一戰(zhàn),趙云竟然救出了阿斗,甚至將阿斗他媽也救出來了。
這下是立功了!于是趙云開始真正進入了劉備視野內的編制。牙門將軍,一個地位約等于偏將軍的雜號將軍位,從此也成為了趙云在劉備集團中的真正起點。
西征自領一軍,走向巔峰
伴隨著赤壁一戰(zhàn),劉備在荊州站穩(wěn)了腳跟。趙云也進入了沉寂期。(其實赤壁一戰(zhàn)更出彩的還是東吳軍隊,劉備的部隊其實并沒有成為主角,甚至配角……)
而劉備接到劉璋邀請抵御張魯之后,將諸葛亮,趙云,張飛等人全部留在了荊州,自己帶兵入川了。
伴隨著劉備進攻成都,趙云又一次踏上戰(zhàn)場,他與張飛在諸葛亮的領導下由水路向西,開始西征。
這一路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到達江州之后,趙云就與大部隊分開,自領一軍從外水上江陽,而諸葛亮應該領著張飛等將走另一路,雙方計劃在成都會師。
從《三國志》的記載中,趙云從這個時期開始有了領軍的記錄,這個機會是由諸葛亮給的。
有很多人的印象中,趙云和諸葛亮走得非常近,我相信也是諸葛亮給了趙云更多機會導致。
拿下益州之后,趙云又立一功,于是被封為了翊軍將軍。隨后跟隨劉備征漢中,在拿下漢中一役黃忠成為了最大的功臣。
趙云則為"從攻漢中",可能只是跟隨在劉備身邊或是作為側翼的支持吧,這里不再詳述。
隨后就是劉備建元建興,大賞諸將。趙云此時也走到了在劉備集團中的巔峰時刻,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zhèn)東將軍。此時的趙云可謂是真正成為了劉備屬漢軍團中的一線大將。
再成"棄子"?命運輪回?
人即然上了巔峰,那漸漸滑落不可避免。
建興五年,諸葛亮帶趙云駐漢中,準備北伐攻魏。其戰(zhàn)術思路非常清晰,諸葛亮帶兵出祁山,而趙云與鄧芝則帶兵出斜谷作疑兵。
而當時魏大將曹真將大軍布在斜谷一帶,趙云"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在這里,趙云敗了,作為牽制敵人的一支偏軍,趙云似乎被諸葛亮拋棄了?
此戰(zhàn)過后,諸葛亮北伐失利,退回漢中。而趙云也退出了歷史舞臺。被貶為鎮(zhèn)軍將軍更多是承擔責任的一種做法。而次年就卒更多地讓我們聯(lián)想,或許他對于箕谷一敗始終耿耿于懷也不盡然。
趙云的一生或許并沒有像演義中表現(xiàn)得如何精彩!
作為劉備集團早期就加入的一員,前期并沒有顯山露水。在自己的崗位上找到了機會,慢慢出頭。
同時諸葛亮作為他真正的伯樂,給了他獨領一軍的機會從而走上人生巔峰。
但最終的箕谷一敗,或許是真正讓他在次年即卒的很大原因:心有不甘。
其原因無非是諸葛亮北伐之前對故意號稱要"出斜谷",從而使曹操在此處布下了大軍,而趙云部隊雖不為棄子,但或許未能想到需要承擔比預期多出數倍的敵軍。
此時的他,或許會聯(lián)想到長阪坡時期的劉備棄下他與阿斗的場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