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土從)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雞(土從)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雞(土從)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shí)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接下來(lái)大家一起來(lái)看一下。
【別名】雞(土從)蕈、雞菌、蟻奪、蟻(土從)、雞(土從)菜、雞腳蘑菇、三壇蘑、雞肉絲菇、斗雞菇、白蟻菰、桐菰、雞肉絲菰、雞腳菰、傘把菇
【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植物雞(土從)的子實(shí)體。
【原形態(tài)】菌蓋寬3-23.5cm。幼時(shí)圓錐形至鐘形,漸伸展,頂部顯著凸起呈斗笠狀,淺土黃色或灰褐色至黑褐色,老后輻射狀開裂,有時(shí)邊緣翻起。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老后帶黃色,彎生或近離生,稠密,窄,不等長(zhǎng),邊緣波狀。菌肉白色,較厚。菌柄較粗壯,長(zhǎng)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蓋色,中實(shí),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細(xì)長(zhǎng)假根,長(zhǎng)可達(dá)40cm.孢子印奶油色或帶粉紅色。孢子橢圓形,光滑,無(wú)色,(7.5-8.5)μm×(4.5-5.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田野及林緣,其假根與地下白蟻窩相連。
【性狀】性狀鑒別 菌蓋圓錐形,或伸展,中央隆起呈斗笠形,直徑可達(dá)23.5cm,深褐色、灰褐色或淺土黃色,表面呈放射開裂,邊緣有時(shí)翻起。菌肉厚,類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長(zhǎng),白色或帶黃色。菌柄長(zhǎng)3-15cm,直徑1-2.5cm,白色或灰白色,基部稍膨大并延伸成褐色假根,長(zhǎng)可達(dá)40cm。氣濃香,味淡。
【化學(xué)成份】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
【性味】甘;性平
【歸經(jīng)】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療痔。。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瘡。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本草綱目》:益胃,清神,治痔。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雞(土從),雞(土從)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雞(土從)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