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粘液性瘤
口腔粘液性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口腔疾病,對于口腔粘液性瘤患者來說, 了解口腔粘液性瘤的相關知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口腔粘液性瘤呢?口腔粘液性瘤怎么治療呢?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口腔粘液性瘤的相關知識,想要了解這些知識的朋友可以來看看哦!
口腔粘液性瘤為口腔粘膜常見病,是由于小唾液腺導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而形成的淺表囊腫。主要是因輕微的外傷使唾液腺導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組織內(nèi)所致,其次可能是粘液腺導管被阻塞;粘液滯留使腺導管擴展而成,常發(fā)生于唇粘膜,其次為頰粘膜,舌腹粘膜,而以下唇較多見。臨床表現(xiàn)粘液腺囊腫位于粘膜下,約黃豆大小,呈半透明的無痛小皰。破裂后可流出粘液,腫脹消退,但不久又可復發(fā)。多次復發(fā)后,囊腫表面常因疤痕而呈灰白色。治療常以外科手術切除法和碘酊注入療法。
口腔粘液性瘤可發(fā)生于三對大涎腺及所有小涎腺,有潴留性囊腫及先天性囊腫兩種類型,潴留性囊腫最多見,其常發(fā)生于舌下腺及小涎腺,其次為腮腺,頜下腺囊腫非常少見,是由于導管縮窄,或腫瘤、牙結(jié)石、損傷、寄生蟲等造成導管阻塞所致,這種情況是一種間斷的阻塞,在沒有炎癥時,導管的近心端腺泡擴張,形成潴留囊腫。先天性囊腫多見于腮腺,是由于胚胎發(fā)育時期遺留于深部組織內(nèi)的上皮成分發(fā)展而成,發(fā)生于小涎腺的潴留囊腫稱為粘液腺囊腫,發(fā)生于其余涎腺的囊腫則按其發(fā)病部位命名,即舌下腺囊腫、頜下腺囊腫及腮腺囊腫。
口腔粘液性瘤的治療方法:
1、囊腫摘除術適用于囊腫與粘膜無粘連者。
2、囊腫切除術適用于多次復發(fā)或局部疤痕,囊腫與粘膜有粘連者。
3、不愿意手術者,可在抽盡囊液后,向囊腔內(nèi)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腫纖維化。
以上就是關于什么是口腔粘液性瘤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后,對口腔粘液性瘤的定義、癥狀及治療方法都比較清楚了。這些知識對于口腔粘液性瘤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讓大家更好地認識什么是口腔粘液性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