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鎂血癥好發(fā)于長期攝入不足者、營養(yǎng)不良者,或存在嚴重腎臟或代謝性疾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及慢性酒精中毒者。那么,低鎂血癥有哪些癥狀?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有哪些?低鎂血癥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低鎂血癥有哪些癥狀
2、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
3、低鎂血癥需要注意什么

低鎂血癥有哪些癥狀
1、消化系統(tǒng)癥狀
惡心、厭食、咽下困難。
2、心血管癥狀
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室顫等心律失常表現(xiàn),及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癥狀。
3、精神癥狀
性格改變、易怒、易激動、煩躁不安、精神激動、幻覺、神志錯亂、定向力障礙等。
4、神經肌肉癥狀
興奮性增加、肌肉震顫、手足抽搐、反射亢進、舞蹈樣動作、癲癇等,其中震顫和癲癇發(fā)作是低鎂血癥較為典型癥狀。

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
1、細胞外液鎂轉入細胞過多
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因糖原合成需要鎂,故細胞外液中的鎂過多地轉向細胞內液,可引起低鎂血癥。
2、排出過多
經消化道排出過多
因長期嘔吐、腹瀉、胃腸減壓、腸瘺及膽瘺等引起。
3、鎂攝入不足
攝人不足
成年人每日最低需鎂量0.15~0.2mmol/kg,小兒發(fā)育期需鎂達
6. 25mmol/d,攝人不足見于長期禁食、節(jié)食、厭食、惡心、嘔吐、營養(yǎng)不良,全憑腸外營養(yǎng)而不補鎂等情況。某些地區(qū)飲食中鎂含量低,也可導致低鎂血癥、神經性厭食癥者。
吸收不良
腸道疾病如胰液分泌不足、短腸綜合征、脂肪痢等,均可致鎂吸收不良而低鎂。
腎疾患
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及某些藥物引起的腎小管功能受損等可使尿鎂增多。急性腎小管壞死多尿期,因滲透性利尿也使尿排鎂增多。
利尿劑
呋塞米、依他尼酸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對鐵的重吸收,葡萄糖、甘露醇等滲透性利尿也可使鎂排出增多。
高鈣血癥
高鈣血癥時尿鈣增多,鈣在髓袢競爭性抑制鎂的重吸收而使尿鎂排出增多,大量應用維生素D時也使尿鎂丟失增加。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醛固酮可使腸道吸收鎂減少,使近曲小管及髓袢重吸收鎂也減少。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酸中毒妨礙腎小管重吸收鎂,加之高血糖的滲透性利尿作用使尿鎂排出增多。長期應用胰島素治療者,也可致低鎂血癥。
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常合并肝、胰等損害而使腸吸收鎂減少,經常嘔吐、腹瀉也使腸道丟失鎂增多。乙醇還抑制腎小管對鎂離子的重吸收,故酒精中毒者約30%存在低鎂血癥。
洋地黃類藥物
可抑制腎小管對鎂離子的重吸收而致低鎂,低鎂血癥時無論有無低鉀血癥,均易引發(fā)洋地黃中毒。
其他
抗腫瘤藥物順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環(huán)孢素等,均可引起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障礙。

低鎂血癥需要注意什么
1、補鎂期間應經常檢查髕腱反射,此反射受抑制即應停止補鎂。
2、靜脈補鎂期間應持續(xù)監(jiān)測心電圖與心臟功能,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心臟毒性。
3、低鎂并存低鉀、低鈣、低磷血癥和堿中毒者應一并糾正,否則可加重臨床癥狀。
4、腎臟功能不全排泄鎂離子能力降低,補鎂中應注意監(jiān)測血清鎂濃度以防鎂中毒。
5、過量注射鎂劑可引起血壓下降、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甚或心搏驟停,給予氯化鈣可拮抗鎂過量引起的毒性反應。
6、缺鎂量難以準確計算,多根據(jù)經驗估計。腎臟保鎂功能較差,缺鎂狀態(tài)下即使補鎂仍有50%從尿中排泄,故補鎂量應高于其丟失量的2倍左右。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