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zhí)ь^俗稱青龍節(jié)、春耕節(jié)、春龍節(jié),是漢族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人們會剪頭發(fā),吃炒豆子等,二月二人們會剪頭發(fā),祭祀龍神、舞龍等,以寄托美好的心愿。那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么?二月二龍?zhí)ь^的風(fēng)俗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看看關(guān)于二月二龍?zhí)ь^的相關(guān)習(xí)俗吧。
本文目錄
1、二月二龍?zhí)ь^的由來是什么?
2、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么?
3、二月二吃炒豆的傳說
4、二月二龍?zhí)ь^的風(fēng)俗有哪些?

二月二龍?zhí)ь^的由來是什么?
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wù)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做法,而且還當(dāng)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
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說,這是因為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結(jié)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rèn)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風(fēng)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zhí)ь^”。“龍?zhí)ь^”,萬物生發(fā)、昂首挺胸,揚(yáng)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zhuǎn)來好運(yùn)的日子。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么?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nóng)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二月二寅時前,人們就會把豆子炒好,讓家里的一家老小在一大早就能吃到炒豆子。聽家里的老人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相當(dāng)于吃蟲子,吃了豆子,地里的害蟲就會少,因此二月二吃炒豆子是農(nóng)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

二月二吃炒豆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因為耽誤了祭天的時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氣,于是他給龍王下令,三年內(nèi)不得給人間降雨。
從那之后,人間連續(xù)的干旱,田里的莊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幾乎干涸的可以見底了。

田里面沒有了收成,村里面鬧起了饑荒。大家都沒有糧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龍王的小兒子青龍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著人間的老百姓受災(zāi)挨餓。于是他趁著玉帝赴宴的時候偷偷地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發(fā)雷霆。
于是他下令把青龍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塊石碑,上面寫著:“青龍降雨犯天規(guī),當(dāng)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龍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著急。但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讓金豆開花的方法。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這一天,人們從家里拿出黃豆和玉米進(jìn)行翻曬。有個老人忽然發(fā)現(xiàn),這些金燦燦的黃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讓他的妻子到鍋里去炒一炒,看看這些東西會有什么變化。炒了一會兒,黃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干了,于是都爆了開來。只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從鍋里傳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開花啦!金豆開花啦!”

這個消息立馬在村子里傳了開來,老人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全村的百姓。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地支起鍋灶,炒起了黃豆和玉米。
炒好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擺上了桌子,點上了香爐。大家把炒熟的黃豆和玉米供了起來。

龍王得知了此事,于是把玉帝請到南天門觀看。
玉帝見人間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將他召回凌霄殿。讓他做輔佐龍王給人間行云布雨。
隨即,天空一聲霹靂,把大山劈成了兩半,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青龍沖破山石,抬起頭長嘯一聲,騰空而起!

然后,青龍沖上了云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云密布,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nèi)螒{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fù)蘇了起來,幾天后稻田里,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jī)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后,“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托了人們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玉米是明朝中后期才由南美洲傳入我國的,但傳說往往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黃豆、爆米花等豆類,北方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還可以品嘗到一種美食,就是棋子豆。

二月二龍?zhí)ь^的風(fēng)俗有哪些?
1.剃龍頭
農(nóng)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rèn)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yùn)當(dāng)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yùn)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fā)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zhí)ь^節(jié)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jié)”。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rèn)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rèn)為土地公管理著五谷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奉祀土地神。
3.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fā)”,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炒糖豆,有“金豆開花,五谷豐登”之寓意。
4.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qū)還有“放龍燈”的習(xí)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5.圍糧倉
農(nóng)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qū)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dāng)年的大豐收。

從科學(xué)角度看,農(nóng)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后,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zhuǎn)暖,農(nóng)民告別農(nóng)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國民間的春龍節(jié),在古時又稱“春耕節(jié)”。據(jù)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總的來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nóng)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這天,人們還會放龍燈,圍糧倉等。
二月初二為什么叫龍?zhí)ь^?二月二龍?zhí)ь^是農(nóng)歷還是陽歷?
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能回娘家嗎?能不能在娘家過二月二?
二月二龍?zhí)ь^能不能剪頭發(fā)?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有什么忌諱?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