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與順產在坐月子期間的調養(yǎng)又是不一樣的,對于剖腹產的新媽媽來說,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需要更加的注意,特別是這四種行為,必須要避免。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想要知道答案的話,跟著360常識網(wǎng)來看看吧!
產后危險行為一:平臥

新媽媽們剖腹產之后,隨著麻醉效果的逐漸消退,就會出現(xiàn)切口的疼痛。而平臥使子宮收縮的疼痛更為敏感,所以新媽媽應采取側臥。新媽媽產后平臥6小時以后就可以枕枕頭了,這個時候最好采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后,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而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并在產婦臀下墊好衛(wèi)生巾,還會定時為新媽媽們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私處流血情況。
剖腹產后,新媽媽恢復知覺時,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產后的24。簳r,新媽媽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因為活動了腸道才能活動,腸道活動了才能排氣,排氣了才能慢慢進食,恢復飲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東西,讓乳汁進一步分泌。這樣助于新媽媽體力恢復,促進排尿、排便,促進剖腹產后惡露排出,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產后危險行為二:不敢大小便
剖腹產后,因為害怕觸動腹部傷口,導致疼痛或者傷口開裂,很多新媽媽都不愿意下床大小便,寧愿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剖腹產后應及時大小便。
剖腹產后,由于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故剖腹產后,新媽媽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一般剖腹產后第二天,靜脈滴注結束會拔除留置導尿管,拔除后3~4小時應排尿,以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習慣臥床小便,可下床去廁所,再解不出來,新媽媽應告訴醫(y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下床前要用束腹帶綁住腹部,全面保護住傷口,也樂意用一只手捂住腹部一只手扶著墻。這樣就不會因為走動的關系而碰到傷口引起疼痛。
產后危險行為三:坐浴或盆浴

新媽媽在月子期間,應該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部的分泌物,保持下身的潔凈。而新媽媽一般產后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洗澡時必須堅持擦浴,不能坐浴或者盆浴,以免讓臟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
產褥期間洗盆浴時,寄生在皮膚或陰道的細菌和洗澡用具沾染的細菌,都能隨洗澡水進入產道,增加感染機會,輕者有會陰傷口發(fā)炎、子宮內膜發(fā)炎,重則向宮旁組織、盆腔、腹腔,靜脈擴散,甚至細菌在血液內繁殖引起敗血癥。產后禁止盆浴,應選擇淋浴。
實際上,進行剖腹產后的新媽媽,在傷口拆線前不能淋浴洗澡,因為要保持腹部傷口的干燥、清潔。這時候,新媽媽可用溫水擦洗身體局部位置,或是請醫(yī)生將腹部傷口做好防水保護后再進行淋浴。
另外淋浴時要配合使用隔離藥物,一般醫(yī)生會做好腹部傷口的防水保護,而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切口不需要拆線的,所以產后要保持腹部傷口的干燥、清潔,才能盡快愈合。
產后危險行為四:大魚大肉補身體

很多新媽媽盲目的認為,剖腹產使自己流失了太多血氣。月子飲食就應該大吃特吃,大魚大肉的把流食的營養(yǎng)全都補充回來。
剖腹產后,媽媽們體力消耗嚴重,確實急需補充營養(yǎng)。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剖腹產坐月子就要大魚大肉,如果產后盲目進補,長肉是一方面,容易引起便秘和奶水中脂肪含量猛增,容易引起寶寶脂肪性腹瀉。
剖腹產后要多吃的食物

1、小米粥
小米粥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最重要的是它容易消化,對于消化功能未能恢復的新媽來說,這是產后前幾天最好的飲食選擇。
2、白米粥
白米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生津潤燥的功效,而且易消化,剛生完寶寶前三天,特別適合喝爛粥。
3、全麥面包
碳水化合物有效維持新媽體力的同時,還能有效提升血清素的含量,新媽血清素含量增高,可以有效預防產后抑郁的發(fā)生。因此,新媽可以多吃全谷食物,如面條、米飯、全麥面包。
4、燕麥
燕麥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比較豐富,新媽適當進食之后,可以有效提升身體的耐受力。另外,燕麥中含有纖維素,它可以幫助促進消化,穩(wěn)定血糖,讓新媽精力充沛。
5、低脂牛奶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鈣質,可以有效滿足新媽的營養(yǎng)需求。另外,根據(jù)紐約研究者研究結果顯示,低脂牛奶進食之后容易讓人覺得快樂。因此,牛奶對于新媽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牛奶有產氣的作用,所以剖腹產媽媽在產后的前三天不要喝哦。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