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最長的甘蔗是什么樣子?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蔗屬,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fā)達。稈高3-5(-6)米。中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熱帶地區(qū)廣泛種植。甘蔗適合栽種于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壽命最長的甘蔗等相關內(nèi)容。

壽命最長的甘蔗
有關資料記載,“百年蔗”是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7年),萬前村農(nóng)民魏世早的祖上栽種的,并作為“風水蔗”而世代保留下來的,至今已有290年歷史。它每年清明前后萌發(fā)新芽,小雪前后砍收,一般年景畝產(chǎn)2000公斤左右,制成的紅糖呈黃白色,松脆可口,味道清甜。
1958年8月8日,《福建日報》首次披露了“百年蔗”的消息,立即引起福建省農(nóng)業(yè)部門科技人員的重視。我國已故著名甘蔗專家、原福建農(nóng)學院副院長周可涌教授,于1959年5月到萬前村,實地考察了“百年蔗”。同年11月及1964年5月,福建農(nóng)學院、松溪縣農(nóng)業(yè)局和縣農(nóng)科所等單位,聯(lián)合成立調(diào)查組,對“百年蔗”進行專門調(diào)查。調(diào)查組經(jīng)過察看了萬前村魏姓族譜和全面分析,證實了“百年蔗”二百多年來一直未換過種,每年都會萌發(fā)新株,每年都有收成。從此,眾多的專家教授慕名紛至沓來,開展考察和研究。

何以“百年蔗”吸引了如此多的關注,老游告訴我:甘蔗的宿根一般只有三至五年。在國外,古巴有十六年宿根蔗,斯里蘭卡有保留二十五年宿根蔗,而松溪縣萬前村的蔗農(nóng),祖祖輩輩辛勤勞動,積累了一套獨特的耕作技術(shù),培育了二百多年的宿根甘蔗,真是世界甘蔗栽培史上罕見的奇跡。“百年蔗”的發(fā)現(xiàn),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農(nóng)民科學栽培宿根甘蔗的高超技術(shù)和悠久歷史,為宿根甘蔗的栽培提供了難得的研究實物,是一筆極其珍貴的遺產(chǎn)。
形態(tài)特征
甘蔗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圓柱形莖直立、分蘗、叢生、有節(jié),節(jié)上有芽;節(jié)間實心,外被有蠟粉,有紫、紅或黃綠色等;葉子叢生,葉片有肥厚白色的中脈;大型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基部有銀色長毛,長圓形或卵圓形穎果細小。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fā)達。稈高3-5(-6)米。直徑2-4(-5)厘米,具20-40節(jié),下部節(jié)間較短而粗大,被白粉。葉鞘長于其節(jié)間,除鞘口具柔毛外余無毛;葉舌極短,生纖毛,葉片長達1米,寬4-6厘米,無毛,中脈粗壯,白色,邊緣具鋸齒狀粗糙。圓錐花序大型,長50厘米左右,主軸除節(jié)具毛外余無毛,在花序以下部分不具絲狀柔毛;總狀花序多數(shù)輪生,稠密;總狀花序軸節(jié)間與小穗柄無毛;小穗線狀長圓形,長3.5-4毫米;基盤具長于小穗2-3倍的絲狀柔毛;第一穎脊間無脈,不具柔毛,頂端尖,邊緣膜質(zhì);第二穎具3脈,中脈成脊,粗糙,無毛或具纖毛;第一外稃膜質(zhì),與穎近等長,無毛;第二外稃微小,無芒或退化;第二內(nèi)稃披針形;鱗被無毛。染色體2n=60,80,90(Bremer,1931),68(Kuwada Y.,1915),80(Price,1958)。

生長習性
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shù)在1195小時以上。
根據(jù)甘蔗生長、產(chǎn)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與氣候的關系,提出以日平均氣溫≥20℃的活動積溫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長年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極端最低氣溫(Tm)作為甘蔗氣候區(qū)劃指標,劃分為以下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qū):
1、積溫在5000℃以上,Tm≥-2℃為最適宜種植氣候區(qū);
2、積溫在4000-5000℃,-5℃≤Tm≤-2℃為適宜氣候區(qū);
3、積溫在3000-5000℃,-5℃≤Tm≤-2℃為次適宜氣候區(qū);
4、積溫≥3000-4000℃,-8℃≤Tm≤-2℃為可種植氣候區(qū)。
這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qū),都集中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中。其中最適宜種植氣候區(qū),基本上都位于北緯24°以南。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