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四合院有多大?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中國最大的四合院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國最大的四合院
在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位于什剎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它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余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三個院落,和中路建筑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qū)各不相同。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貴族,所以其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顯的標志是門臉和房屋數(shù)量。親王府有門臉5間,正殿7間,后殿5間,后寢7間,左右有配殿,低于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絕不能多于這些數(shù)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僭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奸臣和坤,他修建了慶頤堂,模仿了皇帝的寧壽宮;实邸凹佣髻n令自盡”時,這便是其中的一條罪狀。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風水寶地什剎海地區(qū),占地6萬多平方米,有“99間半”之稱的后罩樓攔腰將之隔為府邸和花園,府邸堂皇莊重,花園優(yōu)美繁華。在王府、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麗而被稱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宮的府邸建制而聲名顯赫。

地理位置
恭王府是位于風景秀麗的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條靜謐悠長、綠柳蔭蔭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現(xiàn)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quán)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規(guī)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xiàn)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范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余米,占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選址而言,它占據(jù)京城絕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園很注重風水,北京據(jù)說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后海和北海一線,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即龍脈上,因此風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nèi)“處處見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nèi)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斂財?shù)恼f法。我國十大元帥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長壽。據(jù)說,北京長壽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這個地方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組成結(jié)構(gòu)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后為長160米的二層后罩樓。恭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規(guī)制。明顯的標志是門臉和房屋數(shù)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于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于這些數(shù)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兩個院子是人們要游覽的主要區(qū)域。

府邸建筑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采用綠琉璃瓦,顯示了中路的威嚴氣派,同時也是親王身份的體現(xiàn)。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長勢甚好,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后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欣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致,主體建筑為葆光室和錫晉齋。精品之作當屬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大廳內(nèi)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為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此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后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后墻共開88扇窗戶,內(nèi)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