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最長的恐龍是什么恐龍?梁龍(學名:Diplodocus),是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fā)現(xiàn)。梁龍生活于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脖子最長的恐龍等相關內(nèi)容。

形態(tài)特征
梁龍是最容易確認的恐龍之一,有著巨大的體型,長頸及尾巴,及強壯的四肢。很多年前它都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體型足以阻嚇于同一地層發(fā)現(xiàn)的(有可能是同時代的)異特龍及角鼻龍等獵食動物。
梁龍比迷惑龍、腕龍要長,但是由于頭尾很長,軀干很短,而且很瘦,因此體重并不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于頸骨數(shù)量少且韌,因此梁龍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梁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

梁龍全長27米。由于背部骨骼較輕,使得它的身軀瘦小,只有十幾噸重,體重遠不如迷惑龍和腕龍。它的牙齒只長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細小,這樣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抵御敵害,也可以趕走所到之處的其他小動物。可以想象得出,梁龍在吃食的時候,尾巴在不斷抽打的情形。梁龍是個巨大的恐龍,它脖子長7.5米,尾巴13最長14米。盡管梁龍體型很大,梁龍的腦袋卻是纖細小巧。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嘴的前部長著扁平的牙齒,嘴的側面和后部則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腳上有五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梁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聰明。梁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龍會捕食梁龍.如果讓20位9歲左右的小朋友頭腳相接的躺在地上,他們組成的長度基本上同梁龍的體長差不多。梁龍的脖子又細又長,尾巴像鞭子,四條腿像柱子一般。梁龍的后腿比前肢稍長,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從其纖細、小巧的腦袋到其巨大無比的尾巴頂稍,梁龍的身體被一串相互連接的中軸骨骼支撐著,我們稱其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塊脊椎骨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塊,而細長的尾巴內(nèi)竟有大約70塊!盡管梁龍身體龐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將自己從地面上支撐起來。梁龍能用它強有力的尾巴來鞭打敵人,迫使進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體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來自衛(wèi)。梁龍前肢內(nèi)側腳趾上有一個巨大而彎曲的爪,那可是它鋒利的自衛(wèi)武器。就像人類的鞋后跟一樣,梁龍的腳下大概也生有能將其腳趾墊起來的腳掌墊。有了它,梁龍在行走時就不會因為支持沉重的身體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生活姿勢

自從被發(fā)現(xiàn)以來,梁龍步態(tài)的想像圖經(jīng)歷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一幅1910年的早期圖繪,兩頭梁龍的四肢像蜥蜴般向兩側延展。但是這個假說卻被推翻,因梁龍若能伸開四肢,地上必須有一個溝來放置它的腹部。
之后,梁龍科經(jīng)常被描繪成它的頸部高舉,使它們可以吃高樹上的葉子。但是,科學家們提出爭議,懷疑它們的心臟是否能夠維持足夠的血壓,供應血液至腦部。再者,它的頸部結構亦被發(fā)現(xiàn)并不能過度向上彎曲的。在2009年,一個研究提出所有四足類都能夠將頭頸部高舉,以警戒四周的環(huán)境。研究人員也發(fā)現(xiàn),梁龍的頸部可以下垂至45度。
就像重龍,梁龍的長頸一直都是科學家所爭議的地方。一個1992年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就指出梁龍的頸結構,需要一個1.6噸重的心臟。這個研究繼而假設它們可能在頸部有一個輔助的心臟,主要是將血液輸送至另一個心臟。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