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去世了多少人?飛機是近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科技產物,也是快速交通的必備之選,但隨著這兩年幾起航空事件接連發(fā)生,讓人對航空產生了恐懼感,而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發(fā)生在工業(yè)超級發(fā)達的日本,那是日本123空難,死亡人數520人,場面慘不忍睹。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等相關內容。

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
30年前,日本航空公司123號航班一架波音747客機失控撞山,釀成520人死亡的悲劇,堪稱全球單一航班造成的最慘重航空事故。參與事故調查工作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官員證實,事故原因是由于波音公司的維修失誤。
1985年8月12日晚上6時許,日本航空公司一架編號JA8119的波音747客機,正從東京田機場起飛。東京羽田機場是國內航班機場,有兩條平行的跑道。飛機從左跑道順利起飛,方位是150度。當時的時間是18點12分,按照計劃,升空后的飛行高度將達到7300米,時速為875公里。飛機從機場起飛后要轉一個大彎、然后穿越箱根、串本、條田最后抵達目的港大阪。飛行時間總共約54分鐘,這一飛行計劃全部輸入電腦后,由駕駛員操作按鈕,在電腦的控制下完成飛行任務。飛機加足了燃料,足夠飛行3小時15分鐘。突然東京地面站收到該機組的報告:“飛機出現險情,請求降低高度到6700米,準備返回羽田機場降落!彪S后該機又報告稱,飛機已經失去控制,無法按照地面指示飛行。地面站對這突然的報告感到驚訝,還來不及問清楚什么險情就批準了這一請求并指示機組保持90度飛行。以便進入航道的“走廊”,返回羽田機場降落。機組回答說“明白”,可是飛機并沒有按地面指示執(zhí)行,而是朝相模灣拐了過去。地面雷達顯示,這時飛機的高度為7160米。18時27分,地面向機組發(fā)問:“飛機發(fā)生什么險情!睓C組對此未作回答。地面再次要求保持90度飛行,經大島上空返回羽田機場降落。機組向地面報告說:“飛機失去控制,無法執(zhí)行地面的命令!
又過了三分鐘,飛機飛越了這個小海灣,然后向北往回飛行。地面詢問是否可降低高度,機組回答說:“無法做到”。

當時的飛行高度為7315米,飛機正處在富士山的西南方向。又過了3到5分鐘,飛機側著身子掠過高富士山僅27公里的上空。18點38分,飛機又向右拐了一個小彎,向東京方向飛行。3分鐘之后,飛臨離東京不遠的大涿上空。飛機用了三分鐘的時間轉了一個大彎,繞了360度的圈子,又向東飛去。高度已有所下降。18點40分,飛機的高度只有3800米。機組向地面報告說:“飛機失控!睅追昼姾,機組請求地面報告飛機所處的準確位置,地面報告說飛機處在羽田機場以西100公里的上空。
在東京羽田機場的幫助下,附近所有的機場都對這架帶傷的飛機開放,急救車,消防車也都整裝待發(fā),隨時準備迎接它的到來。然而,悲劇已經發(fā)生,人們的期望也落空了。從發(fā)生機械故障到失事,時間總共持續(xù)了30分鐘。在這1800秒時間內,無論機組人員還是旅客都意識到大禍即將來臨。事故發(fā)生后,黑匣子很快被找到。
按照事后找到的黑匣子記錄,事發(fā)時機尾突然發(fā)生巨響,客機的密封性遭破壞,機艙內氣壓驟然下降。所有人都意識到客機發(fā)生了嚴重機械故障。這時“請系好安全帶”的信號燈亮了,氧氣面罩也自動脫落,空姐通過麥克風要求旅客們保持鎮(zhèn)靜,聽從機組的指揮和安排。此時客機上共有509名乘客及15名機組成員,他們都知道客機處于極度危險之中,但仍對機組寄予希望,并給予密切的配合,客艙內沒有出現混亂和驚慌失措的喧嘩聲。在此后的半小時中,乘客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部分乘客在機上寫下遺書,還有人用相機拍下當時機艙內的安靜情景。
讓日本方面?zhèn)涫苤肛煹氖牵酉聛淼木仍袆油耆欠笱芰耸。失事現場位于山區(qū),而且失事時已接近天黑,能見度不高。事故發(fā)生后不久,率先抵達現場的一架直升機因林木茂密無處可降,在出事地點上空繞了幾個圈子后,向機場報告說:“山坡上有幾十處地方在冒煙,有的還在燃燒。飛機殘骸撒在山坡各處,面積很大,估計任何人都無生還的可能!陛p率地作出這個結論后,它就飛離現場,拒絕冒險降落檢查。從陸路前往的搜救隊也不相信會有生還者,所以當晚并沒有連夜趕到現場,而是在附近的村莊過夜。
直到第二天上午,也就在事故發(fā)生15個小時之后,第一批救援人員才趕到現場。他們驚訝地發(fā)現,竟有兩名女孩和其中一名女孩的母親、一名空姐幸存。她們回憶說,墜機后的數小時間仍有若干乘客生存,但均因救援遲遲未到,在夜間因傷不治。
事故發(fā)生后,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和政府運輸省迅速組織了事故調查委員會,參加這個委員會的還有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波音飛機制造公司的9名代表。要想把事故真正的原因調查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事故現場很快找到了黑匣子,調查組根據錄音和現場考查,首先排除了機組操作失誤的可能。由于機長一再向地面報告“飛機失控”,調查組集中精力找出“失控”的原因。

8月27日,這個事故調查委員會公布了事故調查結果:飛機起飛12分鐘后,發(fā)生了“異常的沖擊”。幾乎與此同時,壓力隔板損壞。飛機密封性能的破壞使機艙內急劇減低壓力,導致飛機垂直尾翼損壞并在空中分解。飛機失去尾翼,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左右搖擺。緊接著液壓系統(tǒng)失去功能,使飛機失控而撞在長野縣和群馬縣交界處三國山的山坡上。這一結論是對飛機殘骸進行分析,和同“黑匣子”記錄儀進行對照后得出的。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