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發(fā)現(xiàn)恒星會運動的人是誰?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人,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歷、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有重大貢獻。下面就跟360常識網(wǎng)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發(fā)現(xiàn)恒星會運動的人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人物簡介
一行(公元683年~公元727年),佛法名號。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釋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縣)人。
張遂,唐代著名天文學家,曾測定150余顆恒星位置,28星宿在天球上的北極度數(shù)。他將自己所測與漢代星圖對比,從比較中使他發(fā)現(xiàn)恒星位置并不是永遠“守恒”不變,而仍在不停的運動。這比國外最早的發(fā)現(xiàn)恒星會動約早10OO年。(1718年英國人哈雷發(fā)現(xiàn)恒星自行)他是世界最早發(fā)觀恒星會運動的人。
張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唐朝魏州昌樂(今河北省魏縣南)人,一說為邢州巨鹿人(今河北省巨鹿縣),古代天文學家。唐玄宗時主持修訂歷法,根據(jù)測定事實,,得出恒星是運動的結(jié)論,編寫了《開元大衍歷》、《七政長歷》、《易論》等書。
張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謹。其父張擅為武功縣令。張氏家族在武則天時代已經(jīng)衰微。張遂自幼關(guān)中,刻苦學習歷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于長安。為避開武則天侄的糾纏,剃度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臺山、當陽山學習釋教經(jīng)典和天文數(shù)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jīng),后成為佛教一派——密宗的領(lǐng)袖。
唐朝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據(jù)李淳風的《麟德歷》幾次預報日食不準,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歷。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有很大貢獻。
幼年時,一行家庭貧困,經(jīng)常得到鄰居王姥姥接濟。一行做了天子之師常想起王姥姥。然而尚來不及報答,王姥姥已找上門來。兒子殺人犯罪,王姥姥想讓一行出面求求情。一行明白殺人償命,國法難違。他說:姥姥是一行的恩人,要錢要物要多少一行都應當滿足,此事一行卻辦不到。王姥姥聽了大罵一行見死不救忘恩負義。一行惟有不停地在姥姥面前謝罪。目送姥姥離去,一行把一布袋交給兩個心腹之人,命他們在指定的一個地方潛藏,他說從中午到黃昏,會有七樣東西進入布袋。他們照著做了,用布袋帶回七只豬。一行把七只豬放進已準備好的大甕中封蓋。次日一早,宮里來人叩門急切,說皇帝有事相商。剛到便殿,李隆基已迎出來,問:昨夜北斗七星不見了,是吉是兇?如何應對?一行有理有據(jù)做了分析,然后建議“莫若大赦天下”。李隆基當即下詔大赦天下。當天晚上,七星中的一顆在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七天后,七星全部在天空中出現(xiàn)了……恩人的兒子犯死罪,一行要報恩,又要不違犯國法,在此情境下,他惟有用自己的“方法”。段成式記述此事,心中亦有疙瘩解不開: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

僧一行博覽無不知,尤善于數(shù),鉤深藏往,當時學者莫能測。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后濟之數(shù)十萬,及一行開元中承上敬遇,言無不可,常思報之。尋王姥兒犯殺人罪,獄未具,姥訪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明君執(zhí)法,難以請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shù)百,乃命空其室內(nèi),徙大甕于中,又密選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謂曰:“某坊某角有廢園,汝向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其數(shù)七,可盡掩之。失一則杖汝!迸缪远,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獲而歸。一行大喜,令置甕中,覆以木蓋,封于六一泥,朱題梵字數(shù)寸,其徒莫測。詰朝,中使叩門急召。至便殿,玄宗迎問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于陛下也。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從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見,凡七日而復。成式以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
據(jù)明正德本《大名府志》及今本《南樂縣志》記載:西漢置樂昌縣,屬東郡。樂昌縣在東漢初年廢置。西晉于原樂昌縣故地復設縣,更名昌樂,屬魏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從昌樂縣西北部分置繁水縣,同屬魏州。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昌樂縣并入繁水縣。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3年),改繁水縣為昌樂縣。五代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昌樂縣更名南樂縣,仍屬魏州。再查考魏州,原名魏郡,北周改之,五代又更名興唐府、廣晉府、大名府。南樂縣從五代到民國初年,長期為大名府所轄。由上可見,南樂縣是由樂昌、昌樂、繁水沿革而來,唐時的魏州繁水、昌樂即今河南南樂縣。
歷史記載
僧一行,姓張氏,先名遂,魏州昌樂人,襄州都督、郯國公公謹之孫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聰敏,博覽經(jīng)史,尤精歷象、陰陽、五行之學。時道士尹崇博學先達,素多墳籍。一行詣崇,借揚雄《太玄經(jīng)》,將歸讀之。數(shù)日,復詣崇,還其書。崇曰:“此書意指稍深,吾尋之積年,尚不能曉,吾子試更研求,何遽見還也?”一行曰:“究其義矣!币虺鏊洞笱苄䦂D》及《義決》一卷以示崇。崇大驚,因與一行談其奧賾,甚嗟伏之。謂人曰:“此后生顏子也!币恍杏墒谴笾。武三思慕其學行,就請與結(jié)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尋出家為僧,隱于嵩山,師事沙門普寂。睿宗即位,敕東都留守韋安石以禮征。一行固辭以疾,不應命。后步往荊州當陽山,依沙門悟真以習梵律。
癲坷開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禮部郎中洽赍敕書就荊州強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數(shù)就之,訪以安國撫人之道,言皆切直,無有所隱。開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優(yōu)厚發(fā)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禮。又太平驕僭,竟以得罪,不應引以為例。上納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禮。其諫諍皆此類也。
卷,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論》三卷,《攝調(diào)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經(jīng)》及《太一局遁甲經(jīng)》、《釋氏系錄》各一卷。時《麟德歷經(jīng)》推步漸疏,敕一行考前代諸家歷法,改撰新歷,又令率府長史梁令瓚等與工人創(chuàng)造黃道游儀,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證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數(shù),立衍以應之,改撰《開元大衍歷經(jīng)》。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賜謚曰“大慧禪師”。

魏書初,一行從祖東臺舍人太素,撰《后魏書》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續(xù)而成之。上為一行制碑文,親書于石,出內(nèi)庫錢五十萬,為起塔于銅人之原。明年,幸溫湯,過其塔前,又駐騎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賜絹五十匹,以蒔塔前松柏焉。逅攏初,一行求訪師資,以窮大衍,至天臺山國清寺,見一院,古松十數(shù),門有流水。一行立于門屏間,聞院僧于庭布算聲,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遠求吾算法,已合到門,豈無人導達也?”即除一算。又謂曰:“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币恍谐衅溲远吶,稽首請法,盡受其術(shù)焉,而門前水果卻西流。道士邢和璞嘗謂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漢之洛下閎造歷,云:‘后八百歲當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衲昶诋呉,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謬,則洛下閎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為之時又有黃州僧泓者,善葬法。每行視山原,即為之圖,張說深信重之。說,桑道茂者,大歷中游京師,善太一遁甲五行災異之說,言事無不中。代宗召之禁中,待詔翰林。建中初,神策軍修奉天城,道茂請高其垣墻,大為制度,德宗不之省。及朱泚之亂,帝蒼卒出幸,至奉天,方思道茂之言。時道茂已卒,命祭之。贊曰:術(shù)數(shù)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變告無疑。怪誕之夫,誣罔蓍龜。致彼庸妄,幸時艱危。
宇宙中最惡心的星球 吸血鬼恒星靠吸食別人力量來維持自己
科學家拍攝恒星死亡奇觀 色彩絢爛酷似蝴蝶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