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肥老太bbw中国熟女,免费男人和女人牲交视频全黄,韩国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彩视频第一页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是怎樣被“發(fā)明”的?

2016-12-31 18:02: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清末民初,西方的圖騰學說傳入中國,誕生了一批圖騰學者。圖騰之說會盛行,是因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為了救亡目的,急于普及、論

清末民初,西方的圖騰學說傳入中國,誕生了一批圖騰學者。圖騰之說會盛行,是因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為了救亡目的,急于普及、論證中國的民族概念,而讓民眾能團結在民族獨立的旗幟下。起初,在眾多的圖騰學說中,龍的地位并不突出。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中所列的中國史前圖騰有數(shù)十種,關于龍的內(nèi)容僅有兩句話。

真正確立龍作為中國圖騰地位的人,是聞一多。他在《伏羲考》一書中建立了今天廣為流傳的說法,“所謂龍便是因原始的龍(一種蛇)圖騰,兼并了許多旁的圖騰,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式的虛構的生物……”他的論證方式接近循環(huán)論證,使用材料也是任意拼接。所謂“化合式圖騰”,并沒有相應的人類學理論作為支撐。

事實上,中國很可能并不曾存在圖騰社會,因為在圖騰理論中規(guī)定的各種特點,譬如“圖騰禁忌”、“外婚制”等,都不適用于史前的“中華民族”。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