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洪承疇功績
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zhèn)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陜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被清朝俘虜,后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四月,隨清軍入關(guān)。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nèi)院佐理機務(wù)。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shù),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chǔ)。洪承疇也建議清廷采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為了鞏固清朝的統(tǒng)治,承疇建議滿洲統(tǒng)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順治十年(1643年)受命經(jīng)略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wù)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軍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順治十八年(1661年)自請致仕??滴跛哪?1665年)逝世,溢文襄。
主要成就:
軍事——圍剿義軍
1635年(崇禎八年)初,義軍于分三路分進:一部西返陜西,一部北進山西,一部東入鳳陽,焚毀皇陵。洪承疇軍三月間至河南時,義軍已大部又集中于陜西。洪承疇匆匆回軍關(guān)內(nèi)。李自成在寧州、真寧兩殲官軍,破咸陽,逼西安。高迎祥、張獻忠等乘官軍被牽制于陜之機,三度進入河南。明廷認識到在義軍流動作戰(zhàn)情況下,全面圍剿,勢難成功,又改用分區(qū)負責,重點進攻的方針。八月,以盧象升為五省總督,專治中原;洪承疇專治西北,各自負責,相互協(xié)同。當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張獻忠在河南連續(xù)失敗,兵力損失過半,殘部再返陜西。此時,李自成在興平等地亦多次失利。
明廷為加強陜西攻勢,令孫傳庭全力進攻漢中的高、張各部,令洪承疇專力進攻陜北的李自成等部。1636年(崇禎九年)七月,洪承疇率軍在臨潼大敗農(nóng)民軍,起義軍被圍困在叢山之中長達三個月。高迎祥率部從陜西漢中突圍,遭陜西巡撫孫傳庭埋伏,在盩厔(今陜西周至)被洪承疇俘虜,并將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歸李自成,起義軍推戴李自成為闖王。
1639年(崇禎十二年)十月,李自成部在流竄途中被洪承疇截擊。李自成大敗走入陜南商洛山中,農(nóng)民起義陷入低潮。
洪承疇治軍有方,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連連勝利,其部下孫傳庭俘殺高迎祥,并聯(lián)合孫傳庭又多次打敗李自成,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在取得一定戰(zhàn)果之后,洪承疇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求留餉銀20萬兩,一部分作軍費,一部分賑濟貧民。
助清入關(guān)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清軍入關(guān)時,洪承疇向多爾袞建議:“我兵之強,流寇可一戰(zhàn)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諒財物之意。仍布告各府縣,開門歸降,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nèi)應者,破格封賞。此要務(wù)也?!倍酄栃柌杉{他的建議,于山海關(guān)擊敗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后,向明朝官民發(fā)布出師告示,結(jié)果大軍所過州縣及沿邊將吏皆開門款附,收到極大的政治效果。
政治
安定江南
清軍占領(lǐng)江南后,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及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措施,盡量避免過多的武裝沖突和流血,為促使國家迅速統(tǒng)一和安定社會秩序起了積極作用。如招撫、 舉薦大批明朝降官,請求清政府蠲免錢糧、停征漕運稅等,緩和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促進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舊故”為條件,用和平方式招撫寧國、徽州(今安徽黃山)、九江、南昌、袁州(今江西宜春)、南康、吉安、廣信等十三府,使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當然,洪承疇受命招撫江南,也鎮(zhèn)壓屠殺許多江南抗清義軍,斬殺了擁護明王室內(nèi)的義士,如左僉都御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chǎn)、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人領(lǐng)導的抗清武裝。洪承疇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罵和譴責,金聲、黃道周被俘時都痛斥他無恥變節(jié),連他的母親和親弟弟洪承畯也面責他不忠。
完善制度
洪承疇建議清延采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獻計甚多,大多被順治采納,加以推行。如恢復明代的內(nèi)閣票擬制度,以便大學士對用人行政等要務(wù)能有所指陳,六科也可以據(jù)以摘參,從而達到杜漸防微的目的。他還建議九卿科道會推督撫提鎮(zhèn)官員實行保舉連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為了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洪承疇建議統(tǒng)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逐漸淡化滿漢之間的畛域。順治帝和洪承疇的一則對話:“上曰:‘朕試人之法,倍難宰( 相 )、( 督 ) 撫 ,何術(shù)方不受欺 ? ’對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⒄撟顬楹晖ǎ梢詾榉?。上曰:‘ 如此看來,豈《虞書》還是不可不熟讀?!瘜υ唬骸M《虞書》而已哉 ! 五經(jīng)皆治天下之大寶也?!?/p>
此外,他還舉薦許多明朝官吏,倡興北方水利,對當時政局的安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都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