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里大理的段譽歷史上是怎樣的皇帝
人物簡介:段正嚴(1083年—1176年),又名段和譽,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在位長達39年。他在位期間“勤于政事”“愛民用賢、思攬政權”,后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高壽94歲而終。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轂紋生。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
這是金庸《天龍八部》中描寫的段譽:帥氣,多情,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最近又有一則新聞,說段譽后人展示“一陽指”,甚至點翻了美國大兵。很多網友紛紛留言,說段譽只是金庸在《天龍八部》中虛構的人物,何來后人?實際上,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也并非完全虛構,據考證,《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就是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段正嚴(又名段和譽)。
有人疑問父子二人名字中都有一個“正”字,看上去更像是兄弟。事實上,在中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都流行父子聯(lián)名制,也是為了表明血脈相連。段正嚴不但是大理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開啟了與中原宋朝的正式外交關系,維系了南方絲綢之路的暢通,保障了西南一帶近40年的和平與繁榮。
大理之王
大理繼承了唐代南詔的衣缽,建國時間比北宋還早23年。937年,通海節(jié)度使段思平在南詔國滅亡后的戰(zhàn)亂中起兵,定都羊苴咩城(現(xiàn)云南大理古城),建立大理國,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qū),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北部地區(qū)。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并派大將王全斌率軍征伐蜀地,消滅了后蜀政權,掃清了云南進入內地的障礙。
大理國就派人至宋,表達友好之意。但宋朝對大理有防范之心,態(tài)度不冷不熱。相傳王全斌平蜀后,宋太祖趙匡胤還用玉斧在地圖上劃了一下大渡河,說:“大渡河之外不是我的地盤。”由是,“云南三百年不通中國,段氏得以睨臨爨(音同竄)、僰(音同博)以長世焉?!睆拇藘蓚€政權也不以突破邊界為要,形成了和平對立的局面。當時宋朝就有人評價說,這個策略使得大理國“欲寇不能,欲臣不得”,乃為“御戎之上策”。
大理國就在這樣和平的環(huán)境下發(fā)展了百余年,始終雄霸西南。1083年,段正嚴出生。他還在牙牙學語時,就非常喜歡刀槍。7歲入學,老師是佛教天臺宗的六鉉大師以及妙澄大師。妙澄傳授段正嚴六門妙法,“皆異術奇門”,頗像金庸小說中的“段家武學”。雖然從小衣食無憂,還有名師傳授,但段正嚴的少年時光卻充滿了險惡的政治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