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很多,主要與鎂攝入不足、消化系統(tǒng)和內分泌等多種系統(tǒng)的疾病、醫(yī)源性操作等有關,見于長期攝入不足,失鎂過多如惡心、嘔吐、引流過多,以及腎臟因素如腎小管病變和長期應用利尿劑等。那么,患低鎂血癥有哪些并發(fā)癥?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患低鎂血癥有哪些并發(fā)癥
2、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有哪些
3、低鎂血癥患者吃什么好

患低鎂血癥有哪些并發(fā)癥
1、高血壓
低鎂血癥時易伴發(fā)高血壓,主要原因是為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含量增高,使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此外,低鎂還可增強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的收縮血管作用,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2、冠心病
低鎂血癥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一定作用,其主要機制是心肌細胞代謝障礙及冠狀動脈痙攣。
3、低鉀血癥
髓袢升支對鉀的重吸收依賴于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一種酶,此酶需鎂離子的激活,鎂缺乏使酶活性降低,導致腎保鉀功能減退。
4、低鈣血癥
鎂缺乏使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下降,導致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PTH)減少,同時靶器官對PTH的反應性減弱,腸道吸收鈣、腎小管重吸收鈣和骨鈣動員均發(fā)生障礙,導致血鈣濃度降低。

引起低鎂血癥的原因有哪些
1、鎂攝入不足
一般飲食含鎂也比較豐富,故只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鎂。營養(yǎng)不良、長期禁食、厭食、長期經靜脈營養(yǎng)未注意鎂的補充均可導致鎂攝入不足,而少量的鎂仍繼續(xù)隨尿排出,故可發(fā)生低鎂血癥。
2、消化系統(tǒng)疾病
廣泛腸切除、腸痿或膽瘺、腹瀉和長期胃腸減壓均可引起低鎂血癥。
3、內分泌疾病
導致低鎂血癥可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醛固酮增多癥及糖尿病酸中毒等。
4、醫(yī)源性
長期應用胃腸外營養(yǎng)時未補充鎂,血液透析時使用無鎂透析液可發(fā)生鎂缺乏。
5、其他
鎂,鈣和鈉都經腎臟再吸收。任何使尿鈣,鈉排出增多的措施,也可促使鎂經腎臟排出增多,導致低鎂血癥。

低鎂血癥患者吃什么好
1、含鎂豐富食物
比如新鮮的綠葉蔬菜、海產品、豆類是鎂較好的食物來源。
2、高蛋白飲食
有些氨基酸可增加不溶性鎂鹽的溶解度,從而增加腸道鎂的吸收。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houju30.cn/